主题: 宋词赏析

楼主: 枯枝牡丹

宋词赏析

[复制链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欧阳修|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首闺怨词。上阕写爱人如行云游荡在外,春色将尽,百草千花纷呈,在寒食踏青路上游人成双成对,闺中人自然深怀哀怨。“行云”喻漂荡在外的男子,他离家不归。从词意看,“香车系在谁家树”隐含的是寻花问柳去了。下阕着重写被冷落而独守空房的思妇凄苦的表情。这首词以家常话和白描手法写女子失恋的悲哀,深隐而沉痛。


【原文】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

  作者:欧阳修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注释】

  ①不道:不觉。

  ②百草千花:词意双关,即指寒食时节的实景,也暗喻花街柳巷的妓女,白居易《赠长安妓女阿软》:”绿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

  ③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

  ④香车:指情郎的马车。

  ⑤陌上:本指田间的小路,这里泛指应指马路。

  ⑥撩乱春愁如柳絮:烦乱的春愁就如同满天纷飞的柳絮。


【翻译】

  我那如天上行云般来去的爱人呀,近日你飘游到了哪里?你竟忘了归来,没想到春天即将过去。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到了,游人双双走在百草千花的踏青路,你把香车宝马系在谁家的树上了?剩我一人多么孤独。

  噙着泪眼倚凭在高楼,对天上双飞的燕喃喃自语:燕子呀燕子,你来自何处?在飞来的路上,可曾遇见我的爱人否?春愁如到处乱飞的柳絮,撩得我心乱动;即使在幽幽梦中,也无法寻找到我的爱人在何处。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主要写爱人如行云游荡在外而忘归,春将暮残,百草千花的寒食,踏春路上游人双双对对,更衬托出闺中女子的孤独,乃至梦中也寻他不见,表现她对爱人的思念和痴情。全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情怨交织的闺中思妇形象。语言清丽婉约,悱恻感人。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代表作有《醉翁亭记》。


【宋词英译】

OUYANG Xiu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Butterflies Chasing Flowers


For days I've been drifting like fleeting clouds, yet where have I reached?

Forgetting to home return, I'm about to see the end of spring.

On the day of Cold Fare, verdure and flowers of various kinds line the streets,

Where can I find her fragrant coach, tied to whose tree?


With teary eyes I think aloud leaning over the building,

When swallows return in pairs, have they seen her in the field?

Astir is the melancholy of spring like willow catkins,

Elusive are the lingering feelings that evade even dreams.


【词牌简介】

  《蝶恋花》,词牌名之一,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


【格律】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欧阳修|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闺怨词。上阕写春去愁生,全以迷离幽淡之景出之。下阕写空室独处,寂寞难禁。“屏山围碧浪”,含不尽心潮;空向华灯、翠被,禁不住独褰绣幌,极哀艳。最后以明月梨花收束全篇,于艳丽处忽生清淡,自是欧公本色。


【原文】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作者:欧阳修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注释】

褰(qiān):掀起衣布。

屏山:①如屏之山,指屏风。②床头小屏,亦名枕屏、枕障。温庭筠《菩萨蛮》有“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上阕写春去愁生,全以迷离幽淡之景出之。下阕写空室独处,寂寞难禁。“屏山围碧浪”,含不尽心潮;空向华灯、翠被,禁不住独褰绣幌,极哀艳。最后以明月梨花收束全篇,于艳丽处忽生清淡,自是欧公本色。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代表作有《醉翁亭记》。


【词牌简介】

  《蝶恋花》,词牌名之一,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格律】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描写思妇念远的愁情。上阕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游人深切的怀念。“触目”句概括而凝练。“渐行渐远渐无书”,既写出行人离家远去,又暗示随着距离愈来愈远、时间越来越长,行人也渐渐将家中亲人淡忘的心态变化。上阕写白昼的思念,下阕写夜晚的思念。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最后两句,通过写伊人欲寻梦而不成、天又将晓的事实,将全词悲剧效果推向高潮,并就此收笔。此词语言浅白,情感朴实,雅俗兼备,在宋词中少见。


【原文】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


  作者: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敧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释】

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

②秋韵:即秋声。此谓风吹竹声。

③攲(yǐ)倚、依。

④烬(jìn):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译文】

  自从分别之后,不知你已经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凉与愁闷,生出不尽的忧愁!你越走越远,最后竟断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宽阔,鱼儿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处去打听你的消息? 昨夜里大风吹得竹林处处作响,传递着深秋的韵律,每一片叶子的声响都似乎在诉说着怨恼。我有心斜倚着单枕,希望梦中能与你相遇,可惜梦做不成,无奈灯芯,又在秋风中燃烬。


【简析】

  这是一首写闺中思妇离愁别恨的词。上片侧重从思妇情思追踪行人角度抒情;下片变换视角,侧重从思妇自身处境的角度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全篇突出一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约。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以及对杳无音讯的无情之人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写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离愁别恨,但词人并没有一个字述及思妇的外貌形象或体态服饰,而是着力刻划、揭示思妇地内心思想感情,这是欧阳修与以往花间派词人的不同之处。词的上片:“别后”二句,不知行踪之恨。“渐行”二句,音讯杳然之恨。词的下片:“夜深”三句,夜间风竹之恨。“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深夜里大风吹得竹林敲击着凉秋的声韵,千万片竹叶千万种声响全是怨恨。借风竹之声诉离怨别恨,很有艺术感染力,尤其“敲”字,极赋神韵,有使此两句字字敲心,声声动魂的神力。“故”二句,梦中难寻之恨。艺术特色:全词八句,突出“恨”字,层层递进,笔触深沉婉曲。

  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首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作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此语精辟地指出了欧词婉约深沉的特点。以此词而言,这种风格表现得极为明显。全词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代表作有《醉翁亭记》。


【宋词英译】

OUYANG Xiu – Magnolia Lyrics


Since parting I know not where you've been,

I see dreariness wherever I cast my eyes and ever so melancholy I feel!

The further you go the more distant we become till there's no correspondence.

Waters are wide and fish plunge deep, where am I to your whereabouts seek?


Winds through bamboo thickets in the deep of the night an autumn rhythm beat,

Note after note sounding regretful is the rustle of millions of leaves.

Lying on a lone pillow I wilfully dream to your presence seek,

Till lights cinders become, yet not a hint of a dream comes to me.


【词牌简介】

  《木兰花》,词牌名之一。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格律】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作者与友人春日重游洛阳城东有感而作。开头二句写持酒祷祝,愿与春光从容。一“共”字便将东风与人事融在一起。“垂杨”句补出地点,歇拍二句叙携手游赏,缀以“当时”二字,便将昔日之游与今日之游结合起来,场景叠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下阕,叹人生聚散匆匆,故又弥觉今日时光之可贵、景致之可爱,连花也似比去年更红。煞拍,推测明年之花应更红更好于今年今日,而人却未必能复如今日之相聚。无限之惆怅,不尽之感慨,自在不言之中。


【原文】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作者: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柳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释】

  ①把酒:端着酒杯。

  ②从容:留连。

  ③紫陌:文人泛称京都郊野之路为紫陌。

  ④总是:大多是,都是。

  ⑤可惜明年: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译文】

  我端起酒杯,问候春天,也希望你也留下,与我和美相伴。这里是繁华的洛城之东,在宽阔的街道两旁,垂柳依依,春意盎然。去年此时,也是在这里,我和你携手相伴,在花丛中欢乐游玩。人间聚散总是太匆匆,引人为时光怨恨。今年的花儿比去年的还美丽。也许明年的花儿会更艳丽动人,可是面对美景,谁是与我一同赏花的心上人呢?


【赏析】

  此词为明道元年(1032)春,欧公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是一首惜春忆春的小词。词中伤时惜别,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写自己独游洛阳城东郊,饮酒观花时而产生的愿聚恐散的感情。这首词为作者与友人春日在洛阳东郊旧地重游时有感而作,在时间睛跨了去年、今年、明年。上片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下片再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含遗憾之情于其中,尤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将三年的花季加以比较,融别情于赏花,借喻人生的短促和聚时的欢娱心情,而并非“今年”的花真的比“去年”更鲜艳,但由于是用乐景写衷情,使词的意境更加深化,感情更加诚挚。上片回忆昔日欢聚洛阳,同游郊野之乐趣。下片写惜别之情,感伤气息浓重。。结尾两句“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更以今年花胜去年,预期“明年花更好”,映衬明年朋友聚散之难卜,不知与谁一道重来洛城游芳,更进一层地深化了这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然而,在人生聚散无常的伤感之外,所幸尚有“明年花更好”的希望在,良辰美景总能多少慰藉词人怅惘失落的情怀,减轻了心头的伤痛。故而词人并无剧痛深哀,只是一种淡淡伤感而已。

  首二句语本于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洛城东”揭出地点。洛阳公私园囿甚多,宋人李格非著有《洛阳名园记》专记之。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垂杨”同“东风”合言,可想见其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候、好处所。末两句说,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地方,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当时”即下片的“去年”。“芳丛”说明此游主要是赏花。

  下片头两句深深地感叹:“聚散苦匆匆”,是说本来就很难聚会,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能不给人带来无穷的怅恨。“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说,在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这种怅恨,从古到今,以至今后,永远都没有穷尽,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梁江淹《别赋》)好友相逢,不能长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难受的。这感叹,就是对友人深情厚谊的表现。下面三句是从眼前所见之景来抒写别情,也可以说是对上面的感叹的具体说明。“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说“花胜去年红”,足见去年作者曾同友人来观赏过此花,此与上片“当时”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此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聚会这么不易,花又开得这么美好,本来应该多多观赏,然而友人就要离去,怎能不使人痛惜?这句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正是“以乐景写哀”。末两句意为: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时,不知同谁再来共赏此花啊!再进一步说,明年自己也可能已离开此地,更不知是谁来赏此花了。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而别情之重,亦即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

  此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近人俞陛云称它“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点评】

  这是一首惜春忆春的小词。写自己独游洛阳城东郊,饮酒观花时而产生的愿聚恐散的感情。这首词为作者与友人春日在洛阳东郊旧地重游时有感而作,在时间睛跨了去年、今年、明年。上片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下片再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含遗憾之情于其中,尤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将三年的花季加以比较,融别情于赏花,借喻人生的短促和聚时的欢娱心情,而并非“今年”的花真的比“去年”更鲜艳,但由于是用乐景写衷情,使词的意境更加深化,感情更加诚挚。上片回忆昔日欢聚洛阳,同游郊野之乐趣。下片写惜别之情,感伤气息浓重。。结尾两句“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更以今年花胜去年,预期“明年花更好”,映衬明年朋友聚散之难卜,不知与谁一道重来洛城游芳,更进一层地深化了这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然而,在人生聚散无常的伤感之外,所幸尚有“明年花更好”的希望在,良辰美景总能多少慰藉词人怅惘失落的情怀,减轻了心头的伤痛。故而词人并无剧痛深哀,只是一种淡淡伤感而已。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代表作有《醉翁亭记》。


【宋词英译】


Sand-Sifting Waves


Wine cup in hand, I drink to the eastern breeze:
Let us enjoy with ease!
On the violet pathways
Green with willows east of the capital,
We used to stroll hand in hand in bygone days,
Rambling past flowers shrubs one and all.


In haste to meet and part
Would ever break the heart.
Flowers this year
Redder than last appear.
Next year more beautiful they'll be.
But who will enjoy them with me?


【词牌简介】

  《浪淘沙》,词牌名之一。唐教坊曲,调名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唐白居易、刘禹锡并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把酒祝东风,

  ⊙●●○△(平韵)

  且共从容,

  ⊙●○△(协平韵)

  垂杨紫陌洛城东。

  ⊙○⊙●●○△(协平韵)

  总是当时携手处,

  ⊙●⊙○○●●(句)

  游遍芳丛。

  ⊙●○△(协平韵)

  聚散苦匆匆,

  ⊙●●○△(协平韵)

  此恨无穷。

  ⊙●○△(协平韵)

  今年花胜去年红。

  ⊙○⊙●●○△(协平韵)

  可惜明年花更好,

  ⊙●⊙○○●●(句)

  知与谁同?

  ⊙●○△(协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欧阳修|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以伤春、怀人、思归为内容的词作。开头通过计算春光过去多少,引出“有个人憔悴”的伤感。“绿暗红嫣”一句指春去夏来,是年年如此的事情,困居在“绿杨庭院,暖风帘幕”中的主人公,却不能不为之动情。下阕通过在京都“买花载酒”与在家乡见到桃李花的对比,强化思乡的真情。后四句,通过欲梦乡而不得,思乡情又难以传述,只得迎风流泪,指出只有归家才是惟一了却心事的办法。全词在平淡的语言、纡缓的节奏和曲折的对比中,抒发人人心中常有的伤春的感受。


【原文】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作者: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注释】

  ⑴都来:算来。几:若干、多少。

  ⑵三之二:三分之二。

  ⑶红嫣:红艳、浓丽的花朵。浑:全。可事:小事;寻常之事。

  ⑷长安:指开封汴梁。

  ⑸争似:怎像。家山:家乡的山。指故乡。

  ⑹不枉:不要冤枉、不怪。

  ⑺是:正确。


【翻译】

  细细算来,一年春光已过了三分之二。绿荫浓浓,红花重重,依然是往年的情景。庭院中,杨柳依依,帘幕里吹拂着暖风。有个人正在忧心忡忡,满面憔悴。

  就算在长安市里买花载酒,富贵满足,又怎比得上在故乡家中,看见桃李花开,绿叶粉红一团团的喜悦心情?不怨春风吹得异乡人落泪,都因想家的情太深。相思难以表达,梦也无痕迹,只有归来那天才会真的如愿。


【赏析】
  
  这是一首以伤春、怀人、思归为内容的词作。全词的大意是:春日里,花红柳绿,本是最教人心悦神怡;可是在这样的季节里,东风吹起,词人却忍不住泪点垂滴。极写心绪之苦,蕴含着无限伤感,当与作者仕途逆蹇有关。前半片问伤春日之迟暮,春光不能留驻,词中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流露出了几分伤感。上片侧重写春愁,下片侧重写乡思。思乡不已,梦乡不遇,最后决定唯有归去才是。反映了作者厌倦宦游,欲归乡的心情。全词语言浑成,感情真挚,动人心魄。“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揭明伤春落泪乃在作者内心相思情切,连魂灵都日思夜梦“家山桃李”,虽说是空幻无据。春风吹泪,不过是郁于心而形于面而已。抒情真切而富人情味。最后以“惟有归来是”结尾。表示了作者唯有归返家乡最好,趁桃李芳华,享受团圆美满,以慰藉孤独、寂寞,流露出对仕途迁延的厌倦。换头两句是比兴手法,指结交名妓,“家山桃李”指家中娇妻。后半片主要是抒怀人、思归之情,婉转缠绵,与前半片入目景相融汇。全词触景生情,还必须思自近及远,以花为结构与情蕴之脉络,构思新巧,心理刻划深曲婉转。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代表作有《醉翁亭记》。


【宋词英译】


OUYANG Xiu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Green Jadeite Bowl


How long is spring in the space of a year?

Already been and gone has two thirds of it.

Viridian foliage and crimson blossoms are ever so pleasing,

Deep in the garden sway green willows, screens warm breezes filter

Yet within withdraws someone pallid and thin.


Flowers and wine are bought from Changan's markets,

Yet how could they compare to peach and plum blossoms of home?

Blame not easterlies for blowing away my sorrowful tears,

For hard to express are yearnings and impossible to seize are dreams,

To make it better there is only homecoming.


【词牌简介】

  《青玉案》,词牌名之一。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辛弃疾、贺铸、黄公绍、李清照等人都写过青玉案。作家董桥的一本书书名为《青玉案》。另外《青玉案》也是游戏仙剑奇侠传中的一首音乐。


【格律】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曲玉管·陇首云飞|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曲玉管·陇首云飞》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写两地相思的羁旅别愁词。上阕写居者高楼凝望、怀念远人之愁思。高丘上白云飘飞为伊人所见景,此景暗隐游子飘泊的匆匆行色。“烟波满目”的迷茫,亦是所望不见之失望心绪的外化。中阕写游子在旅途对京都居者的思念。下阕“暗想当初”承上阕“思悠悠”,是行人的忆念及“雨恨云愁”的心理活动;“阻追游”以下是思妇的内心感触和无可奈何的行动。全词以写景抒情为脉络,步步深入,结构有序,内容丰富。


【原文】

  《曲玉管·陇首云飞》

  作者: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注释】

  ⑴陇首:山头。

  ⑵凭栏:倚靠着楼台的栏杆。

  ⑶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泛指山河。

  ⑷忍:怎能忍受。

  ⑸凝眸:目光凝聚在一起。

  ⑹杳(yǎo)杳:遥远渺茫。神京:帝京,京都,这里指汴京(今开封)。

  ⑺盈盈:形容女子娇媚可爱的神态。仙子:比喻美女,这里指词人所爱的歌女。

  ⑻锦字:又称织绵回文,诗文中常用指代妻寄夫的书信。难偶:难以相遇。

  ⑼断雁:鸿雁传书,这里指雁没有担负起传书的任务。冉冉:形容慢慢飞落的样子。

  ⑽思悠悠:思念之情绵绵不绝。

  ⑾雨恨云愁:指两人的爱情不能成功,心头充满悔恨哀愁。

  ⑿阻追游:被某种力量阻碍而不能自由追寻自己的所爱。

  ⒀消黯:黯然销魂。

  ⒁永日:长日。

  ⒂却下层楼:只得无精打采地走下高楼。


【翻译】

  山岭之上,黄昏的云彩纷飞,晚上江边,暮霭沉沉。眼前是一片烟波万里,我凭栏久久望去,只见山河是那么清冷萧条,清秋处处凄凉,让人心中不忍难受。在那遥远的神京,有一位盈盈的如仙佳人。自从分手以来,再也没有她的音信,令我思念悠悠。我望断南飞的大雁,也未等到来任何的凭据,只能使我的愁思更长。回想当初有多少相见的美好时光,谁知聚散不由人,当时的欢乐,反变成今日的无限愁怨。千里之外我们无从相见,只有彼此思念。每当我又见山水美景,都会勾起我的回忆,只好默默无语,独自下楼去。


【赏析】

  此词抒写了羁旅中的怀旧伤离情绪。词的第一叠写眼前所见,第二叠写所思之人,又将此平列的两段情景交织起来,使其成为有内联系的双头。

  此词首句化用梁柳恽的名句第一叠“陇首”三句,是当前景物和情况。“云飞”、“日晚”,隐含下“凭阑久”。“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陇首,犹言山头。云、日、烟波、皆凭阑所见,而有远近方分。“一望”是一眼望过去,由近及远,由实而虚,千里关河,可见而不尽可见,逼出“忍凝眸”三字,极写对景怀人、不堪久望之意。此段五句都是写景,却仅用“忍凝眸”三字,极写对景怀人、不堪久望之意。此段五句都是写景,用“忍凝眸”三字,便将内心活动全部贯注到上写景物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第二叠则反过来,先写情,后写景。“杳杳”三句,接上“忍凝眸”来。“杳杳神京”,写所思之人汴京:“盈盈仙子”,则写所思之人的身分。唐人诗中习惯上以仙女作为美女之代称,一般用来指娼妓或女道士。这里大约是指汴京的一位妓女。“锦字”化用窦滔、苏蕙夫妻之典。作者和这位“仙子”,虽非正式夫妻,但其落第而出京,与窦滔之获罪远徙,有些近似之故。此句是说,“仙子”虽想寄与锦字“,而终难相会。鸿雁本可传书,而说”断“,说”无凭“,则是她终不曾负担起它的任务。雁给人传书,无非是个传说或比喻,而雁”冉冉飞下汀洲“,则是眼前实事。由虚而实,体现出既得不着信又见不了面的惆怅心情。”思悠悠“三字,总结次段之意,与上”忍凝眸“遥应,而更深入一层。

  第三叠则是“思悠悠”的铺叙。当日之惆怅,实缘于旧日之欢情,所以“暗想”四句,便概括往事,写其先相爱,后相离,既相离,难再见的愁恨心情。

  “阻追游”三字,横插上四句下五句中间,包括了多少难以言说的辛酸内。回到当前之时,却又荡开一笔,平叙之中,略作波折,指出这种“忍凝眸”、“思悠悠”的情状,并不是这一次,而是许多次,每次“登山临水”就“惹起平生心事”。这回依然如此,“黯然消魂”的心情之下,长久无话可说,走下楼来。“却下层楼”,遥接“凭阑久”,使全词从头到尾,血脉流通。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宋词英译】

QuYuGuan

LiuYong


Cloudsflyingoverthemountaintop,

Duskgatheringbytheriverside,

Aneyefulofmistywaves,

Fromleaningbythebalustrade,

Asweepingglanceofthefrontierrivergleansableakscene,

Athousandliofclearautumnsky.

Careforafixedgaze?

FarandawayintheSacredCapital,

Thesashayingfairies,

Sinceparting,brocadedwordsprovedhardtoconnect,

Thebrokenlineofwildgeese,unreliable,

Glidingdowntotheshallowsbytheshore.

Woesendless.


Secretlyrecallingthosedays:

Howmany

Stolenjoysandhappyrendezvous!

Whowouldhaveknown

Thosemeetingsandpartingshardlypredictable,

Andshouldturnintobitterrainsandgloomyclouds?

Stopchasingpastfuns.

Noweverymountainclimbingorstandingoverwaters

Bringsupthisaffairofmylife,

Aspellofkillinggloom,

Leavingmewordlessthewholeday,

Wantingtodescendtothegroundfloor.


【词牌简介】

  《曲玉管》,词牌名之一。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之称。双调,上片十二句,押六平韵,五十六字;下片十句,押三平韵,四十九字。共一百零五字。《乐章集》入“大石调”。前片两仄韵,四平韵,同部互押,后片三平韵。


【格律】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描写离情别绪的词,是柳永的代表作。词的开头三句写离别环境。都门设帐,“留恋”依依,船老大又催促开船,几个曲折,将别情逐渐推向极致。“念去去”顿作转腾。替行者设想,虚处落笔,自见真情。“更那堪”作一递进,强调惟眼下清秋时节的离别最令人感伤。“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为人称道的佳句。至此意还未足,“此去经年”一句,可见这一对依依难舍的情侣的痴情与真情。情景相生,别意缠绵;写景造境,虚实相生。


【原文】

  《雨霖铃·寒蝉凄切》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3.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长亭:人们饯行送别地方。

  4、骤雨:阵雨。

  5.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都门:京城门外。

  6.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7.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8.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烟波:水雾迷茫的样子。

  9.暮霭:"霭"读aǐ,傍晚的云气。

  10.沉沉:深厚的样子。

  11.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12.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13.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14.千种风情:形容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风情:情意。

  15.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16.更:一作“待”。


【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讲解】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柳永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这确实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雨霖铃》的成功还在于其独到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语意明确,铺叙景物,倾吐心情,绝少掩饰;善于用“点染”法,反复涂抹,渲染效果。下面就《雨霖铃》作一粗浅分析: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这一层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围。“都门”两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执手”两句,再加深涂抹,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使人伤心失魄。这一层极写留恋之情。以上两层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为之呜咽。“念去去”以后,则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词亦直抒胸怀。以“念”这一领字带起,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景,实际上全含的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换头以情起,叹息从古到今离别之可哀,“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将推进一层,更何况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呢,这是多么难以忍受啊!这是把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两者结合起来,提炼出这两句。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句中,更赋予以新的意义。“今宵”二句,又进一步推想别后的凄凉,然而景物清丽真切,真象别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见。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也是写离别的。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昔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杨柳岸”三字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几如身历其境,忘其是设想了。“此去”二句,再推想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好年华。“便纵有”两句,再从上两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以上第三层真是“余恨无穷,余味不尽”(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这首词写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层次分明,语意明确,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尤其是把别后的情景描写得比真的还真,又以景视之,使人不觉得是虚构的,足见柳永的艺术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称其“微妙则耐思,而景中有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脍炙人口也。”(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又有人认为“‘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这都道出这首词的妙处的。但刘熙载在《艺概》中的“点染”之说,更是值得称述的。他认为: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否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刘熙载的这段评论,实际上是以画法论词,看出在柳词中的加深描绘,反复涂抹的技巧。既精微入里,而又大胆泼墨。也就是柳词中抒情与写景在章法和修辞的巧妙运用,可谓词中有画。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清秋离别,多情那堪?感情极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伤心而又凄凉,情景妙合无痕,这一别后之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点化而得,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在点染方面的技巧运用,确是达到很高的成就的,在这首词里最为突出。


【点评】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北宋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赏析】 

  每一个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柳永这首《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就迥然相异。从前人们喜欢用“婉约”和“豪放”两个词来区别它们的风格。南来人的笔记《吹剑录》还记载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苏轼在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他的下属官吏中有一个善唱歌的人。有一天苏轼问他:“我的词和柳永的相比怎么样啊?”那人回答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手拿红牙板敲着节拍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您的词就不同了,须得让关西大汉弹着响亮的铜琵琶、敲着铮铮作响的铁拍板来唱‘大江东去’。”他这一席话惹得苏轼哈哈大笑起来。
  柳永这首《雨霖铃》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代表性,在思想内容上,也有它的特点。它反映了作者在无可奈何的离别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相爱者的真挚感情。
  从作品提到“都门”(京城)、“兰舟”和“楚天”来看,作者告别的地方是在汴京城南的河岸边。作者善于写景抒情,他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有情感色彩的境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指秋季鸣叫的蝉。河岸边的树上有蝉鸣叫,这在平常人听来是无所谓的,但借别的人心情不好。他们听起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仿佛那叫声是凄凉悲切的了。“长亭”是古代修建在大道边上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也是人们送行的处所。“骤雨”是忽然而来又迅速停止的阵雨。俗话说:一雨成秋。阵雨使秋意更浓。天色不早了。这些关于惜别的季节、时辰、地点和景物变化的描写是具有特征性的,它使作品既不致流于一般化,也有助于增添生活气息,烘托凄凉气氛。
  接下来集中描写离入的分别场面和痛苦心情:“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帐饮”,原意是说在郊外搭起帐幕喝饯行酒。这儿是借用,指在野外饯别。“兰舟”原指用美好的木兰树材造的船,这里借用,作船的美称。“都门”以下这五句是说作者不忍分别,喝酒也没有心绪。他和她正在依依难舍的当儿,兰舟上的人却不断催促出发。这时他俩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眼泪汪汪的,好不凄然。他们本来有许多话想说,但又哽咽得连一句也说不出来。
  最后,他们当然是分手了。作者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来结束上片,既交代了他们痛苦的原因,又可以自然地过渡到下片抒写离情。水路千里迢迢,“去”字连用可以产生强调旅途艰辛的作用。江河之上,常有水气蒸腾,或者笼罩着云雾,诗词中常用“烟波”来称呼江河。“暮霭[ǎi]”,黄昏时的云气。“沉沉”,形容云气浓厚的样子。“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读“念去去”两句,人们可以想象这时兰舟已向南驶去,柳永正坐在船舱里出神。当他一想到目的地还很遥远的时候,不禁抬眼望去。暮色苍茫,楚夭辽阔,他更加愁闷起来。
  词的下片从人生感慨写起。封建社会造成了多少男女分离的痛苦。柳永亲身体验了这种苦味,所以他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人本来容易感伤离别,更忍受不了的是这离别又发生在冷落凄凉的秋天。他设想分离的日子是难过的,所以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今宵”,今夜。“良辰”,好日子,好时光。“风情”,情意。“今宵”以下七句是说在柳永看来酒醉后这一夜是容易过的,但明天早晨醒来,异地的景色又将使人触景伤情。江南的景色当然迷人,一年四季也有许多好时光,但对一个飘流在外的人、对一个离开了知心人的人来说,那又有什么意思呢,那不是形同虚设吗。原载:《唐宋词选讲》(陆永品)


【鉴赏】

  柳永一生宦途坎坷,辗转飘泊,同时又寄情于歌台舞榭,所以描写江湖流落和离别怀人成了他的词一个重要内容。这些词是柳永作品艺术上最有特色和最有成就的部分。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说他写词在“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之外,“尤工于羁旅行役”,就是说他特别擅长于抒发“羁旅行役”之情。“羁旅行役”,指长期在外奔走,到处飘拍。柳永为抒发这种他乡流荡,淹留不归的感情,把汉魏乐府古诗的游子思妇题材与晚唐五代以来词中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的描写结合起来,独标一格。《雨霖铃》词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词上片写诗人离开都城,与情人话别时候的情景。“寒蝉凄切”,寒蝉凄切的鸣叫声。“寒蝉”是蝉的一种,初秋时鸣,因为当时天已经寒冷,所以叫寒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有“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寒蝉凄切的呜叫声是眼前实景,也点明时令,与下面“冷落清秋节”呼应。“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长亭”是送别的地方,“晚”点明时间。“骤雨初歇”,骤雨刚停。正在送别时,天下了一阵急雨,话别的人,正好多留恋一会儿,可是现在雨停了,就再也留不住了,无论如何该分手了。“都门帐饮无绪”,京城门外的饯别宴饮无情无绪。“都门”,京城城门。“帐饮”,饯别时设帐宴饮,指别宴。无绪,写出了别时的情绪。无情无绪,正是情绪浓重的表现。“留恋处,兰舟催发。”正留恋难舍的那个状态,船夫催着开船。“兰舟”,是船的美称,传说鲁班曾经用吴王阖闾种的木兰造成船。分别的那个时刻到来,别情达到高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两人手拉着手,互相看着含着泪水的眼,竟说不出话来,好像喉咙塞住,难生动地描绘出离别时的心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越离越远,将行驶在千里烟雾苍茫的水面上,日暮时深沉的云气中。这里将近景远景连成一片,且溶入诗人不可名状的别情,正是整首词的主旨所在。

  下片写是设想别后的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已是极愁苦的了,更那堪在这样冷落清秋时节呢!更是愁上加愁,怎么经受得起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传诵的名句。它进一步点染了别后孤独寂寞没有着落的心情。本来由于别情使自己精神处于朦胧的状态。船夜间行驶,今夜酒醒处将在什么地方呢?想必是在拂晓,所见到的只是杨柳岸边晓风残月吧!“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次分别要经历很长时间,即使有良辰美景也是无用。纵然有千种恩爱之情,更向什么人倾诉呢?

  柳永一方面辗转奔波,萍踪不定,一方面倚翠偎红,寄情子秦楼楚馆。他抒发“羁旅行役”之情,就有着切身体验,真情实感。这当然胜于那些以旁观者身分对于女性的客观描写。而且,柳永把词从小庭深院、绿窗朱户,引向市井都会,进而扩大到山水路途中浩渺烟波,灯火村落,这种新的开拓,当然也胜过那些眼前无非春花秋月、身边但有罗幕珠帘的狭小天地。同时,由于乐曲新声的繁衍,柳永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因而得以提供相应的篇幅适合于上述内容的扩展,又吸取六朝小赋艺术表观上的特点,柳永运用层层铺叙、恣意渲染的手法,因而上述内容所包含的内心情感,得以像水银泻地似的挥洒自如,尽情抒写。从晚唐到北宋初期,词坛上无论秾艳也好,清丽也好,名家歌词大抵不出于烂醉花间、徘徊香径,并注重于艺术上的简洁凝练、深婉含蓄。在这种情况下,读了柳永《雨霖铃》这样写得酣畅淋漓的抒发“羁旅行役”之情的作品,确乎有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的感觉。

  怀人的思妇在妆楼远望,对秋景也会产生哀怨,但使她魂销意尽的,还多是花谢花飞,春光消逝。而作为“羁旅行役”的游子,流落他乡,对暮景也会产生怅恨,但足以引发他伤怀念远的旧愁新恨的,还多是秋风萧瑟,秋气萧森。因此柳永的词直接联系伤春来描写相思离别的作品,数量不及联系悲秋的作品那么多。他的《雨霖铃》词,就是把宋玉《九辩》的“悲哉!秋之为气也!……憭栗兮若在远行”,与江淹《恨赋》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行子断肠,百感凄恻”,两相结合,借悲秋写伤别,所以词中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词怎样具体地描写“清秋节”时的“伤离别”呢?可以概括为,虚实相生、物我一境、情景交融、声文并茂。也就是把离别的人物这一主体与离别的环境这一客体统一起来,并使实写与虚写、写景与写情、文情与声情,彼此融合,交互为用,从而由哽咽的音声、冷清的字面、惨淡的景象、悲凄的气氛、愁苦的容态,凄恻的内心,共同熔铸为具体、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以表达“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一具有一般抽象意义的哲理性的主题。

  词人依词的分片,由临别之时,写到既别之后。

  上片写了“对长亭晚”,“都门帐饮无绪”,傍晚时在都门外的长亭临时搭个帐篷,摆上送别的酒宴,一点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下片就写“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今晚醒来不知船到哪里,这一去说不定就是三年五载。上片写“骤雨初歇”,“兰舟催发”,送别时一阵骤雨刚刚停止,船夫就催着行人出发了;下片就写“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到酒醒过来,已换了一个环境,岸边的杨柳,被清晨的风吹着,被西沉的月照着。上片写“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离去的船只行驶在黄昏时的雾气笼罩着的千里烟波之上;下片就写“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即使遇到良辰美景,但它对于远行的孤独的人来说也是不存在的。上片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分别时手拉着手,含着泪水的眼睛互相望着,竟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下片就写“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分别后纵然有千万种恩爱之情,也无从表达倾诉。表现愁情如《八声甘州》抒发凭栏望乡的愁思,《夜半月》言去国寓乡的感慨,都写得情深意切,蕴籍动人。官场的黑暗,宦游的悲哀,使他在抒发流荡他乡、淹留不归的感触时,常常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功名利禄的反感,说“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凤归云》),又说,“似此光阴催逼,念浮生,不满百,虽然人轩冕,润屋珠金,于身何益。一种劳心力,图利禄,殆非长策”(《尾犯》)。在《乐章集》中,类似的感慨,不乏其例,这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词的上片写临别之时,下片写既别之后,在章法结构上互相关联照应。但还要注意到,临别之时是就当前身之所历,目之所见依次写来。而既别之后则是就将来各种景况推想开去。这里没有主次的区分,却有虚实的不同。当前属于实的,将来属于虚的,由实及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就增加了感情的容量,扩大了感情的深度。这是由于“清秋节”时“伤离别”,关键在于“多情”二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固然在于它能抓住具有特征性的典型事物,寓情于景,逼真地刻画出离人落寞孤凄的心里状态,同时,更在于这种推想本身,反映了词人有着多次“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痛苦经历,因而用既别之后醒来但见柳岸月残的怅然若失,就能反过来加重表现临别之时泪眼相看、无语凝咽的留恋难舍,并且,也隐含着对于未别之前的无限恩爱的凄凉回味。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多情”的思前想后蔓延开来的。

  所以,对于柳永的擅长铺叙,也不可误解为步步运笔,处处落墨,包举无余,但求详尽。比如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景是虚景,因为只不过是设想,情却是实情,因为是由离别引起的,在词人是由实入虚,在读者却是因虚见实。词人运用了生动的艺术联想,既有依情揣测的瞻望,又有意在不言中的回顾,充分写出清秋离别的复杂内心,而读者则被调动起自身积累的生活体验,去完成和补充词人所提供的艺术境界,使自己对于清秋离别感同身受,小说家有所谓“不写之写”,戏剧家要安排剧中的暗场和人物的潜台词,国画家重视画上的空白,讲求“意到笔不到”,音乐家考究“弦外之音”,寻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凡此种种,都属于艺术上虚实相生的妙用。其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足”二句虽在下片,但本身就是有虚有实的。上句虚写发问,下句实写作答。假如虚景也虚写,把“杨柳岸晓风残月”变为“空惨淡无边岑寂”一类的抽象辞语,那就不可能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而且通篇《雨霖铃》词也会为之减色。就是在具体描写离别场面的上片,即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二句,并且对“烟波”、“暮霭”、“楚天”的实在景物,分别用“千里”、“沉沉”、“阔”来加以形容,使它们越出了极目远眺的范围之外,又统由“念去去”三字领起,这就成了实景虚写,既表现出“留恋”之深,“催发”之急,“无语凝咽”之痛切,又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片的逐层推想,带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千古名句来。

  《雨霖铃》词中,无论虚写、实写,总不能离开写景、写情。景是“清秋节”,情是“伤离别”,以清秋萧飒之景,写离别凄恻之情,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化境。然而柳永这首《雨霖铃》词的情景交融,却不只是赋予客观景物以主观感情色彩,也不只是把没有感觉的异类拟人化。“清秋节”作为“伤离别”的环境,前者是物,后者是我,前者是宾后者是主。从物与我的关系上看,由情与景的交融,达到物我一境。从宾与主的关系上看,宾只限于山川风物的“景”,而主则在人的“情”之外,兼有事理,离别这件事和由这件事悟出的道理。“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就表明超越了一时、一地、一境、一我而推及到更广。因此这首《雨霖铃》词,乃是写景、抒情与叙事的统一,并寓含着说理成分。词人在离别的场面、进程的展示中写景、抒情,笔下自然是由眼中景,包罗了景中人、人中事、事中情、情中理。起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就不止是以“寒蝉”交代季节,以“长亭”交代地点,以“骤雨”交代气候,也不止是以寒秋、昏暮、急雨烘托,“都门帐饮无绪”的悲苦凄凉气氛,而主要是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的复杂变化。白天起程,拖延到“对长亭晚”,表现了不忍离别,唤起下句的“留恋处”;“骤雨初歇”,无论如何也该动身,表现了必得离别,逼出下句“兰舟催发”。在具体写到分手登舟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场面时,“寒蝉”与“骤雨”却又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不同于一般诗词的情与景的相互映合。季节到了秋天,寒蝉的声音断断续续,但总能发出声音,而人当离别,应该是千叮咛、万嘱咐,反倒是“无语凝咽”,因为悲痛之极,连寒蝉那种凄切的声音也难以发出。这里,写景与写情是一种递进的手法。递进就是依次推进,深入一层。同时,空中暮云收尽,“骤雨初歇”,天色趋于清朗,而离人却是满面愁云,“执手相看泪眼”,雨已止,但泪不止,雨只是“骤雨”,片刻消停,怎比得“余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那么持久呢?这里,写景与写情又是一种反衬的手法。反衬,就是从反面陪衬。等到上船之后,扯起风帆,荡开船桨,景又随离别之进程而变换,情又随景物之变换而加深。别以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只是借浩渺迷濛的烟波暮霭来表观离人黯淡的离愁,要看到词人在这里写行舟去处,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霭之上是空阔楚天,无边广漠之中,正另有着不见于字面的景与情,这就是漂流无所栖止的一行叶舟,行舟里面孤独的行人,行人无比寂寥怅惘的内心。这内心思虑得广,感触得深,离别之事牵动离别之情,离别之情推及离别之理,这才有下片开头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苏轼《水调歌头》词的“人有悲欢离合”,把弟兄的离别提到人生哲理上来认识,未尝不是从柳永这“多情自古伤离别”生发而来。当然,苏轼思虑得更广,感触得更深,并且由“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得到领悟,心胸旷放,思想通达,终于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而柳永则一直没有从“伤离别”中解脱出来,一叶行舟之上只推想着“今宵酒醒何处”,于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又转换为“杨柳岸晓风残月”。与酒醒前的梦境相对照,写江岸杨柳,分明是惋惜垂杨不能系着行舟,写晓风残月,分明是慨叹月亮只能独照行人。词人由此进而推想到“此去经年”的情况,不是过了“清秋节”,内心或能好受一些,即使有“良辰好景”也因无人共赏而等于“虚设”,不是“离别”之后,感情渐趋平静,不那么伤悲了,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觉痛苦。“良辰好景”是虚景,“千种风情”是虚情,以虚景、虚情收结全篇,写出“清秋节”的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时消失,而“伤离别”的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与日俱增,反跌得极为有力而又好像极不费力。这种别开生面的写景,写情,正是柳永在词的艺术表现上的杰出创造。

  《雨霖铃》本是唐代教坊大曲。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入蜀时,至斜谷口,连天霖雨,在栈道中闻铃声,隔山相应,内心十分凄凉,于是根据这种声音,创作了《雨霖铃》曲,以寄托悲恨,悼念杨贵妃,因实景实情写下《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倚旧声填词,遂亦成曲牌名。宋代演奏这首《雨霖铃》曲,听起来还感到极其哀怨。柳永选取它来写“清秋节”的“伤离别”,无论“清秋”的萧飒或“离别”的凄恻,都与曲调的“哀怨”风格十分吻合。我们今天固然已经不能了解它究竟怎样歌唱,感受它的音乐形象,但通过吟诵,也还可以领略其低回悲怆、凄楚欲绝的情味。这是由于柳永写景、写情,充分利用了语言音调的特点,那悲悲切切的词句,读起来就仿佛听见离人断断续续的哭诉。词中押的是短促急迫入声韵,不押韵的地方也多以仄声字收句,通篇又多用低而细的齿音,这样就像那“寒蝉”的“凄切”,就像那“骤雨”的萧萧,就像那“晓风”的习习,一片哽咽的抽泣,传达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如同“夜雨闻铃”那般的“断肠声”。柳永充分发挥词的音乐性能。使词的形象的美与声调的美结合起来,使文情与声情统一起来,这也是《雨霖铃》词之所以具有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肖旭)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宋词英译】

Liu Yong(987-1053)

Tune of Falling Rain                                      

(Parting In Autumn)


While cicadas were making a thrilling rattle,

We’re at the pavilion in late evening hour.

During a break in the sudden shower,

We improvised with a drink in the portal.

But my mind was all blank.

As I indulged to linger on,

The boatman said it was time to be gone.

We held each other’s hands,

And gazed with our eyes as tears ran.

Silent and tongue-tied,

All words failed us then.

I figured out what ahead lies:

It’s going to be evening haze,

Over a thousand miles of waves,

Under a southern sky,

Overcast; and stretching wide.


Sorrow in losing a friend,

Is what a romantic heart will bring.

Especially with Autumn Festival at hand.

After tonight’s drink,

When I’m sober again,

Where shall I be?

Willows lining the riverbank,

Shall see me,

Under a twilight moon, in the morning breeze.

As for the years to come, any festive day,

Shall be worthless to celebrate.

Even there’re loads of feelings in my mind,

But to whom can I confide!


翻译二:

To the Tune of Yulingling
Liu Yong


Cicadas trill sad songs.
At the post pavilion,
The evening shower stops;
We're saying goodbye, at this wayside stall.
Who wants to drink, here at the Capital gate?
The boatman's in a hurry, he calls,
But we can't tear ourselves away.
We stare, in tears, hand in hand,
Struggling in vain to say what words we've got.
Knowing how far south I'm to go,
To drift along in the southern climate,
Under the cloudy sky at dusk.
Oh, the heartache!
Lovers always weep, saying goodbye—
And today is autumn, and, cold.
When the wine finally leaves me sober,
Where will I be? Along a river bank
Lined with willows—in a morning breeze—
Under a sinking moon.
But our farewell is for a long time,
And without you
Beauty and happiness both will be wasted on me.
Even when I have heartloads of love
Who, oh who can I tell about it?


【词牌简介】

  《雨霖铃》,词牌名之一,又名《雨霖铃慢》,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阕各五仄韵,本调常用入声韵,且多用拗句。

  《雨霖铃》词牌来源: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雨霖铃:又名《雨霖铃慢》,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阕各五仄韵,本调常用入声韵,且多用拗句。《雨霖铃》词牌来源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格律】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由柳永创作,这首词也作《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伤别念远的词。上阕寓情于景。用“风细细”点化,独立高楼,境界超越。“春愁”而可“望极”,并觉“黯黯生天际”,画出伊人思念成痴的心迹。“无言”之悲愤,最凄绝而沉痛。“拟把疏狂图一醉”,无可奈何以至疯狂的压抑忿懑之态可掬;“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写尽人生忧患体验;“衣带渐宽”两句将全部不幸承担,终无悔意。最后两句,王国维指想成就大事业、大问者必经的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遂成千古绝唱。


【原文】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作者:柳永

  伫倚危楼(1)风细细,望极(2)春愁,黯黯(3)生天际(4)。草色烟光(5)残照里,无言谁会(6)凭阑(7)意。

  拟把(8)疏狂(9)图一醉,对酒当歌,强(10)乐还无味。衣带渐宽(11)终不悔,为伊消得(12)人憔悴。


【注释】

  (1) 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2) 望极:极目远望。

  (3) 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4)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5) 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6) 会:理解。

  (7) 阑:同“栏”。

  (8) 拟把:打算。

  (9) 疏狂:狂放不羁。

  (10)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11)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12)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翻译】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赏析】

  “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英汉对照】

Tune: Phoenix Perch on Parasol  


I stand alone on the balcony in light breeze
To confront spring sorrows
Parting grief looms in the horizon a dark gleam
At sunset smoke rises where grass is green
With no word to tell who would know why on these rails I lean


‘Tis my intend to dare getting drunk in a wink
For cups of wine I sing
Strained mirth will relief not bring

I regret not my waist-band loosens as it must be
Languish I accept when it comes to loving thee


【词牌简介】

  《蝶恋花》,词牌名之一,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

  ●●○○,●●○○▲

  ●●●○○●▲,○○●●○○▲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莲令·月华收|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采莲令·月华收》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首别情词。行者、送者交替间夹写之,回环曲折,道尽离愁别苦。上阕写明月欲沉,霜天欲晓,征客欲行,美人执手相送,一个“泪眼盈盈”,一个“不忍回顾”。下阕写行人离去后的无限惆怅和无尽的思念,“翠娥”却抱怨征客,只贪看旅途中的景色,不知我此时的离情别绪,心如刀割。舟中征客,此刻也正“回首”“重城”,表现出无限依恋的凄迷离苦。这种用误会法加倍表达情人的离情别绪的方式,具有特殊的魅力。


【原文】

  《采莲令·月华收①》

  作者: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②、轧轧开朱户③。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④。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⑤,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注释】

①采莲令:词牌名。唐宋词中,此调仅此一词。
②临歧:歧路分别。
③轧轧:象声词,开门声。
④恁:如此。
⑤方寸:指心。


【赏析】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月亮走了,夜晚已经过去了,一夜缠绵,离别就要到了。“收”字收去的不只是月光,更是即将离别的恋人相互厮守的时间。一对恋人,很可能是一夜未眠,分离在即,怎么能够睡得安稳?他们眼看着月光一点点消失,随着月光的消失,分手的时刻越来越近,真恨不得让把月光留住,让时间停止。而此时“云淡霜天曙”,“霜天”点明季节是秋天,似乎太多的离别都发生在秋季,那万木萧瑟的季节,让离愁染上了更深的痛苦。云淡天高,曙光已现,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不分离,相恋的人纵使多么不舍,也只能把一切缠绵埋在心底,面对分离的现实。

  “西征客、此时情苦”,直写自己内心情感:自己要奔赴遥远的西方,一个“客”字,把这离别写得如此伤感!原来自己一直只是一个客人,总要踏上征程,这里只是生命中的一个驿站,自己不可能永远留在这里,作为一个客人,时间到了,自己也就该离去了,这离别似乎带着一种宿命的悲哀。或许正因为认识到了离别的宿命,自己才感到一种绝望,因为绝望,才会越发感到“此时情苦”。在作者漂泊的生命中,有过太多离别,每一次都让作者痛彻心扉,正是因为那太多离别,才让他觉得自己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过客,匆匆穿行于每一个人生驿站,历经一次次离别之痛。经过的离别次数多了,离别时刻那种心神俱伤更甚,“此时情苦”既是对无数次分离的体验,也是对这次分离的深刻感受。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翠娥”,作者的恋人,想来一定是千娇百媚,仪态万端。“执手送临歧”,恋人牵着作者的手不肯分开,一定要把他送到岔路口。她慢慢打开朱红色大门,大门吱吱呀呀叫着,仿佛在替人叹息。“翠娥”心中的悲伤作者怎会不知,作者的“情苦”“翠娥”怎能不解!心痛两相知,却空有深深的怜惜,无法回避的理由让他们无法相守,人生啊,总是无奈多于如愿!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这里实写“翠娥”的美貌:“千娇面,盈盈伫立”,绝美的容颜,曼妙的身姿,静静伫立在路口,在这分离的最后一刻,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中的悲伤太深,语言已不能承载,只是“无言有泪”。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画面,柳永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曾这样描写过分手画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看来痛到深处是无言!“翠娥”的“无言有泪”,落在作者眼里,不是“断肠”还会是什么?心太痛,实在不能面对这流泪眼,只能强忍悲伤,头也不回地向前走:“断肠争忍回顾”。其实作者的不回首,也是为了不把自己的悲伤留给恋人,不让她再痛上加痛。

  词的上片写分手场面,极写离别之痛;而下片侧重表现羁旅之愁,是分离后作者一个人在旅途中对恋情的怀念。

  与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中对飞速船行的喜悦相反,作者不想与恋人分离,他对船的快速离去心中是多么不愿意!因为他踏上船时,心还留在恋人身边,还想多在这里滞留一会,可“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船怎么会这么匆忙,就这样急急地摇了桨,冲开水波远去了,不让自己再多看一眼这洒满爱情的地方,这船是多么无情!

  其实这怎么能怪船无情呢?“贪行色,岂知离绪”,船要急着赶路,前面还有长长的征程等待着它,它怎么会知道作者心中那离别的愁绪呢?在这天高云淡时早早上路,才能更快到达目的地,当然要“贪行色”了,而作者的离绪却因为船的“急桨凌波”而越发重了。

  恋人被远远的抛开,心中的愁苦此时能同谁人说起?“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心事百结,只能深深积在心底,能听自己倾诉衷情的人不在身边,只能抱恨含悲!这一句把离别后的愁苦写得淋漓尽致,与恋人分开本来就心痛如裂,而这痛苦又无处可说,没有人安慰,自己反复咀嚼的结果是疼痛更深,将永远伴随自己漂泊的人生。

  万般痛苦中,作者还想看一眼恋人所在的城郭,或许那熟悉的山山水水的影子还能给自己一点安慰,可是“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谁能想到,这不算高的期望也落空了,重叠的城郭回头看时已没有一点踪影,更不用说自己的恋人了,只有带着寒气的浩茫江天与三两株烟树落入眼中。这结篇的景语是写实,是作者回首时见到的苍凉景致,而这景致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此时的心境——悲愁至极而又找不到凭依,这心中的愁苦如何释放?

  柳永的这首《采莲令·月华收》,用笔灵动,铺排细密,意曲而情深,把离别之情与羁旅之愁表现得细致入微,这也是这首词得以传唱千古的原因吧!


【赏析】

  此词描写一对恋人的离别之情。由于作者是一位善于铺叙的高手,所以把女主人公的千娇百媚,自己的满腹离愁都写得十分细致。上阕着意刻画的是主人公的情态,“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这十一个字,把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的形象描写得十分可人怜惜。为了烘托离别的凄苦,作者在描写这位纯情女子之先,特地把呀呀的开门声写出来,起到增加气氛的作用。开门有“轧轧”之声,而女子的送行却“无言有泪”,有声与无声前后照应,构成了一种更加令人断肠的凄惨画面。下阙写自己的落寞情绪,与心爱的女子分别,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如果一切静止该多好啊,那样自己和心爱的人就不会分离了,爱就能永恒。可惜那不解人意的扁舟匆匆前行,不长时间,心上人所居的城市就不能再见了。

  全词写到这里,作者已经把离别之苦倾诉殆尽了,为了更强调凄苦悲切的气氛,作者用写景作为结束语:清寒的江流那边,只剩下烟云笼罩的两三棵树!这种以景言情的写法在古词曲中并不少见,但此词把景致的描写放在全词的末尾,这就好比古歌曲中的“乱”,把前此所铺排的种种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宋词英译】

LIU Yong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Lotus Picking


Moonlight has faded, pale are clouds in the frosty sky of dawn.

Travellers heading west must be feeling the hardship.

Her delicate hand mine holds,

To see me off to the main road, she opens the squeaky crimson door.

She with her charming face stands at the roadside,

In teary reticence, how could I bare to look back with a broken heart?


A small canoe let the oars rush it to waves cleave through,

Seemingly voracious for the scenery on the road, yet the parting gloom

Has caused a million thoughts to entangle,

Yet as I wallow in regrets, to whom could I open my heart to?

When I do look back, gone are the towers of the town,

Beyond the cold waters and skies, only a few trees are visible in the brume.


【词牌简介】

  《采莲令》,词牌名之一。本词牌双调,又名《采莲》,双调九十一字。上下阕各八句,各四仄韵。以柳永《采莲令》为正格。词牌来源:按《宋史·乐志》,曲夏游幸,教坊所奏十八调曲,九曰《双调采莲》。今柳永《乐章集》有之,亦注“双调”。《碧鸡漫志》:“夹钟商,俗呼双调。”


【格律】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西征客、此时情苦。

  中平仄、仄平平仄。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

  贪行色、岂知离绪。

  平平仄、中平平仄。

  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中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仄平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仄。


  特别提示:

  以柳永《采莲令》为正格。

  上阕第三句、第六句均为“上三下四”句式。

  下阕第三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五句为“上三下五”句式,第六句均为“上三下四”句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江红·暮雨初收|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满江红·暮雨初收》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作者赴任浙江桐庐团练推官时所作。“暮雨”三句写雨后天暗,船泊江边。“临岛屿”三句为所见所感,萧索凄清。接着写渔人归家的急切与喜悦之情,以“伤漂泊”结束上阕。下阕写桐江一带的奇山异水,引发词人倦于游宦的心绪及渴望归隐的愿望。


【原文】

  《满江红·暮雨初收》

  作者: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释】

萧索:①萧条,冷落。江淹《恨赋》有“秋日萧索,浮云无光”。②云气疏散貌。③象声。

漠漠:①迷朦貌。②广阔貌。

游宦:离乡为宦。宦,音幻,为官。

区区: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成底事:成就了什么事情。底:何。如:底事,犹言何事。

云泉约:归隐的打算。“一曲”二句:建安诗人王粲,字仲宣,曾做《从军行》五首,其第一首首句为“从军有苦乐”。


【讲解】

  这首词中,柳永首创《满江红》调名,此调全用仄韵,宜抒悲壮情怀。柳永这首词写的就是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悲愤之情。

  “暮雨初收”几句写的是,天将暮时,又下起雨来了,雨一歇,夜幕就已降临,船泊江边,江水是那样澄静,对面岛屿上,水蓼疏淡如烟,阵阵苇风,带来凉意。“长川”即桐江,今浙江中部,是钱塘江自建德梅城至桐庐一段的别称。水蓼和芦苇都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萧索”是风吹芦苇之声。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

  至“几许渔人飞短艇”始,词境由静态变为动态,写的是天更加黑下来,渔人们驾着小舟,匆匆回到村落中去;那舟上的点点灯火,闪耀夜空里,映照江水中,黑暗中向前飞行。“几许”犹云多少。黑暗中,一切都看不见,惟见灯火闪烁,才知道这是渔舟,“尽载灯火”四字,点出渔舟夜归之神。这里的动,反衬出整个环境的静寂,因为只有静寂黑暗中,飞动的灯火才显得特别鲜明。渔人带着一天的劳动果实回到家中,心情是喜悦的,“飞短艇”的“飞”字,就表现出他们的喜悦心情,这又更加反衬出外漂泊者的孤独和凄苦,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三句。“回程”指由原路回去。渔人的家庭生活的欢乐,使作者更加感到自己的漂泊之苦,渴望结束这种羁旅行役生活,回去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整个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过片几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从烟、波、山着笔,语简意丰,最是传神。写的是词人一早醒来,见船沿桐江再向前行,美丽景色使忧愁一扫而光:桐江上空,腾起一阵广漠浓密的晨雾,江中碧波似染,岸边峰峦如削;船过严子陵滩,只见白鹭船尾飞翔,鱼虾船旁跳跃。“鹭飞鱼跃”,亦写江上环境之清幽和生物的自适情趣,从而引发作者对于游宦生活的厌倦情绪。“游宦”二句,情绪一抑,兴起哀叹。“区区”有跋涉辛苦之义:“成底事”就是一事无成。游宦生涯既是如此,自然便兴起归隐于云山泉石之间的意念,况是早有此愿。看到这桐江的美丽景色,缅怀古代的严光,这种想法变得更加强烈,所以末尾即以渴望归隐的感叹作结。“归去来”之“来”是语助词,加强感叹的语气,无义。

  “从军乐”,即指王粲《从军行》一诗,因为平仄、要求,故改“行”为“乐”,用以代指作者对飘泊生活的怨恨和怀乡思归的心情。柳永一生,政治上极不得意,只做过余杭县令、盐场大使、屯田员外郎一类小官,死后由别人出钱埋葬,景况极为凄凉。这“归去来”的悲叹声中,实饱含着无限辛酸。整个下片是回叙白天旅途中之所见并抒发由此而生的感慨。

  柳永的这首词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越的情绪,从泊舟写到当时的心绪,再从忆舟行写到日后的打算,情景兼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可见柳永不愧是一位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高手。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桐江秋夜,秋风萧索,雾霭密布,山峰如削,景色凄凉,加之渔火回归,鹭鱼自适,怎不令词人“念回程,伤漂泊。”,怎不令词人感叹“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此时此刻,词人一心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辛,终于忍不住高喊——归去来兮!

  严陵滩畔,即严陵濑,是汉代严光(字子陵)钓鱼处。严子陵因不屈就所任谏议大夫的官职而隐耕于富春山。王粲,字仲宣,作《从军五首》,写从军的辛苦与对故乡的怀念。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

  这首词与柳永的另一首《思归乐(天幕清和堪宴聚)》词表现“归隐”情绪手法相同,都是触景生情。所不同的是,前者因凄凉的桐江秋夜景色而生情,后者因“宴饮聚会”和“佳丽歌舞”而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桐江秋夜之景无不染上词人厌倦宦游、向往归隐的心绪。

  不过,由于柳永平生追求功名与爱情,“归去来兮”也只是空喊而已,就如同这东流的桐江之水,终难归去。

  一说“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是词人写仲宣作《登楼赋》抒其归土怀乡之情,后为曹操所重,晚年从军,以此表达词人希望自己也能得明主一售的愿望。这倒也符合柳永一贯的价值取向,但恐有违本词主题。

  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远行客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并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辛。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词牌简介】

  《满江红》,词牌名之一,此调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本调尚有异名作《念良游》《伤春曲》。


【格律】

  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后阕三字四字也用对仗,此调例用入声韵脚。具体如下:

  *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淘沙慢·梦觉|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浪淘沙慢·梦觉》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描写恋情的词,突出别后相思。全词三阕,以主人公自责、自悔、自怨为线索,以追忆昔日欢情为主脉,委婉曲折地诉说征客缠绵凄楚的相思之情。上阕写旅途中的征客深夜被风雨声吵醒,透窗冷风将灯吹熄,酒醒梦回后对“佳人”的痛苦思念。中阕主要追忆昔日与佳人“洞房”“欢会”的缠绵情事。当时不愿片刻分离,强调“欢会”时的心情与离别后的事实的对比,将辜负“盟言”再一次申说和自谴。下阕写今日的思念,以及重温欢情的希望。第三次自责。


【原文】

  《浪淘沙慢·梦觉》

  作者: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注释】

  ①浪淘沙慢:柳永创调。

  ②因循:迟延拖拉,漫不经心。

  ③陡顿:突然。

  ④殢云尤雨:贪恋男女欢情。殢(tì):恋昵。尤:相娱、相恋之意。

  ⑤秦云:秦楼云雨,指男女欢爱。

  ⑥低帏:放下帏帐。昵:亲近。

  ⑦几许盟言:多少山盟海誓的话。

  ⑧漏永:夜深。

  ⑨疏隔:疏远阻隔。

  ⑩数(shuò):多次。


【翻译】

  一觉醒来,夜风透过一条线,从窗棂吹入,将昨夜那灯盏吹灭。我无法忍受酒后的失落,听夜雨滴在空寂的台阶,声声作响。我感叹命运艰难,长久在天涯漂泊。辜负了佳人,多少山盟情意,竟忍心反从前的幽会欢娱,突然间变成了忧愁与悲戚。

  悲愁已极,再三追忆当年,在洞房幽深之地,多少宴饮散,歌舞歇,共眼在芳香温暖的鸳鸯被里。岂知暂时离散,便劳她耗尽心力。欢会缠绵,云情雨意,有万种柔爱,千种亲昵,互相怜爱互相痛惜。

  心想到了如今,天长夜久相思苦,无奈都是自家游宦闹得情侣隔离。不知何时再相聚,重谐泰楼云雨欢情意?但愿低垂帏帐,枕前亲昵,轻轻地细细说与她,江畔乡间夜夜孤凄,数着寒夜的更声将她思忆。


【赏析】

  这首词,衍之为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词作从“梦觉”写起,说窗风吹息寒灯,夜雨频滴空阶,可知并非天亮觉醒,而是夜半酒醒。其间,于“灯”之上着一“寒”字,于“阶”之上着一“空”字,将当时所见、所闻之客观物景,染上了主人公主观情感色彩,体现了主人公凄凉孤寂之心理状态。而“那堪”、“又”,又及“频”,层层递进,又便得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倍觉凄凉孤寂。接着,主人公直接发出感叹:“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这是造成凄凉孤寂心境的根源。因为久作天涯客,辜负了当时和佳人的山盟海誓,从前的欢会情景,在这个夜里一下子都变成了忧愁与凄戚。至此,主人公心中之情思,似乎已经吐尽。

  词作第二片,由第一片之“忧戚”导入,说“愁极”,十分自然地转入对于往事的“追思”。所思佳人,由“饮散歌阕”句来看,可知是一位待宴歌妓。从“再三”、“几度”句中可以体会出来,两人之互相爱恋,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期,由此可见,主人公夜半酒醒时为什么这样的忧戚。

  第三片由回忆过去的相欢相爱回到眼下“天长漏永”,通夜不眠的现实当中来。“无端自家疏隔”,悔恨当初不该出游,这疏隔乃自家造成,然而内心却甚感委曲。因此,主人公又设想两人相聚之时,他就要低垂的帏幕下,玉枕上,轻轻地向她详细述说他,一个人在此是如何地夜夜数着寒更,默默地思念着她。至此,主人公的情思活动已进入高潮,但作者的笔立刻煞住,就此结束全词。

  从谋篇布局上看,第一、二片,花开两枝,分别述说现与过去的情事;至第三片,既由过去回到现,又从现想到将来,设想将来如何回忆现,使情感活动向前推进一层。全词三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多层次、多姿态地展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情思活动,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宋词英译】

LIU Yong – Lyrics to the Adagio of Waves Dredging Sand


From dreams I wake up to a hint of wind through the window,

Putting out the light that has grown cold.

I cannot bear to be sober,

And listen to the sound from the terrace, where drips nocturnal rain.

Unable to take heart, I've long been a wandering rover.

I disappointed her and left her with unfulfilled expectations and promises,

Unbearable is the thought of her turning our joyful encounters

All at once into sorrows and woes.


Immensely grieved I am, over and again I recall the bygone days,

So many things that took place in the depth of our bedchamber,

Time and again we drank till it was late and sang by the balustrades,

Warm and fragrant was the quilt made for twain.

When we had to briefly separate, it would cause her heartache,

Deep was our love and strong our passion,

We each other cared for and cherished.

Nowadays, nights have become ever so long,

Why did I our separation cause?

When will it be, when I could a passionate life possess again?

When I would stoop to enter behind bedchamber drapes to her pillow share,

And whisper in her ear,

How night after night everywhere I went,

I'd yearn for her as I, in the chill, the night watches anticipated.


【词牌简介】

  《浪淘沙慢》,词牌名之一。柳永创调。


【格律】

  名称: 浪淘沙慢

  柳永《乐章集》注:歇指调。

  定格:双调一百三十三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十五句十仄韵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平仄、仄仄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韵)。

  仄平仄仄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韵)。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韵)。

  仄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韵)。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窗迥·小园东|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红窗迥·小园东》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写春景。上阕起笔点出地点,紧接两句写树木花卉,展示一片浓郁春意。“引将”三句借蜂、蝶、燕、莺,渲染春景之绚丽。下阕开头具体写蝶戏花。“花心”两句赋生物以人的情态,生动有趣,“拖逗”两句,活画出莺、燕为花吸引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蜂儿”两句写蜜蜂采蜜,“藏身”二字,活灵活现。最后两句以蜜蜂口吻写,更有妙趣。上阕从蜂蝶莺燕绕花飞舞落笔,热闹生动、充满情趣;用口语、俗语入词,在以雅为主的词坛上别具一格,表现出另一种美学趣味。


【原文】

  《红窗迥·小园东》

  作者:柳永

  小园东,花共柳,红紫又一齐开了。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①,忙忙走②。

  花心偏向蜂儿有,莺共燕,吃他拖逗③。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胡蝶儿,你且退后。


【注释】

①成阵价:成群成片地。
②忙忙走:飞来飞去。
③拖逗:宋元时口语,惹引、勾引。吃:被。


【赏析】

  这首词写春景。上阕第一句“小园东”起笔就直接点出地点,紧接着“花共柳,红紫又一齐开了”两句写树木花卉,展示一片浓郁春意。“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忙忙走”这三句借蜂、蝶、燕、莺,渲染出了春景之绚丽。

  这首词的下阕起首一句“花心偏向蜂儿有”具体描写了蝶戏花。“花心”两句赋生物以人的情态,生动有趣,“拖逗”两句,活画出莺、燕为花吸引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这两句写蜜蜂采蜜,“藏身”二字,活灵活现。最后两句以蜜蜂口吻写,更有妙趣。

  上阕从蜂蝶莺燕绕花飞舞落笔,热闹生动、充满情趣;用口语、俗语入词,在以雅为主的词坛上别具一格,表现出另一种美学趣味。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词牌简介】

  《红窗迥》,词牌名之一,亦名“红窗影”。双调,五十八字,仄韵。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一:“《红窗迥》,其词创自宋·周邦彦 ,词云:‘不知道窗外,乱红已深半指。’《冥音录》云:‘初名《红窗影》,后易一字,得今名。红一作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定风波·自春来|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定风波·自春来》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首伤春怨别的恋情词。上阕叙述这一痴情女子别后百无聊赖的情形。“惨绿愁红”,以怨妇的眼光,春色均着“惨愁”之色调。人憔悴,不梳妆,都只缘“薄情一去,音书无个”,直接写怨别伤春思妇的愁苦情状及原因。下阕写怨妇的心理活动。系内心独白,坦露她的一片痴心,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实在而又单纯。全词通俗真实,富人情味和朴素美。

  这首词的语言生动地体现出柳永“俚词”的特点。柳永在语言上的“俚”和他“变旧声,作新声”,制作了大量的慢词一样,是他在词的发展上作出的贡献。


【原文】

  《定风波·自春来①》

  作者: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②。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③,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⑤,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⑥,只与蛮笺象管⑦,拘束教吟课。镇相随⑧、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①定风波: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又名《定风流》、《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
②是事可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无兴趣。一切事全含糊过去。可可:平常。
③暖酥:喻皮肤光泽细白。腻云亸:油亮乌黑像云瀑的头发低垂。亸(duǒ):下垂。
④无那(nuǒ):无聊。
⑤恁:这样,如此。
⑥鸡窗:指书窗或书房。语出《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艺文类聚·鸟部》卷九十一引)。
⑦蛮笺象管:纸和笔。古时四川所产的彩色笺纸称蛮笺。象管:即象牙做的笔管。
⑧镇:常常,久长。


【赏析】

  这首《定风波》表现的是被情人抛弃者的一腔闺怨。词从春来写起:“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自从春天回来之后,他却一直杳无音讯。因此,桃红柳绿,尽变为伤心触目之色,即“惨绿愁红”;一颗芳心,整日价竟无处可以安放。尽管窗外已是红日高照、韶景如画,可她却只管懒压绣被、不思起床。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之美景反衬出“犹压香衾卧”的惨愁。长久以来不事打扮、不加保养,相思的苦恼,已弄得她形容憔悴,“暖酥”皮肤为之消损,“腻云”头发为之蓬松,可她却丝毫不想稍作梳理,只是愤愤然地喃喃自语:“无可奈何!恨薄情郎一去,音书无个。”

  接下来,词人让这位抒情女主人公站出来直抒胸臆:早知这样,真应该当初就把他留身旁。我俩那间书房兼闺房的一室之中,他自铺纸写字、念他的功课,我则手拈着针线,闲来陪他说话,这种乐趣该有多浓、多美,那就不会象现这样,一天天地把青春年少的光阴白白地虚度!

  词的上阕重以景衬情,描写人物的外表现。下阕则深入到理想情趣。写内心的悔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头三句,点明“悔”字,反映出这位少妇的悔恨之情。继之,又用“锁”字与此相衬,烘托出感情的真挚、热烈与性格的泼辣。

  中六句是对理想中的爱情生活的设想和追求。他们坐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吟诗作赋,互相学习,终日形影不离。然而现实却是冷酸无情的,多少个被情郎抛弃的青年女子无边的苦海中虚度着大好的青春年华。柳永代她们发出了心中的呼声:“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结尾三句明确责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主人公的理想就是让心上人安安稳稳地吟诗诵书,自己一旁温存相伴,过一份静谧、温馨的正常人的生活。


【讲解】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妇形象。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它不仅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没有采取传统的比兴手法,也不运用客观的具体形象来比喻和暗示自己爱情的炽烈与坚贞,而是采取感情的直接抒写和咏叹。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带有一种赤裸无遗的色彩,明显地具有一种市民性。这是柳永生活时代都市高度繁荣的客观反映。、  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明显带有市民意识。市民阶层是伴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它较少封建思想的羁縻,也比较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男女授授不亲”的封建时代,它表现出一种新的思想面貌,反映文人词里,就形成了《定风波》中这位女性的声口:“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通俗,口吻自然,纯用白描,这说明柳永在向民间词学习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扩大了“俚词”的创作阵地,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词的表现力。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衬人物的厌倦与烦恼情绪。下片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反映歌伎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首词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

  柳永以前,词坛基本是小令的天下,它要求含蓄、文雅。到了柳永,他创制了大量的慢词长调,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柳词所写的一对青年男女,实际上是属于市民阶层中的“才子佳人”,是功名未就的柳永自己和他青楼中的恋人的化身。所以,为了要表现这样的生活和心态,柳词就采用一种从俗的风格和从俗的语言。

  柳永的这种文学追求和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宦场失意后落魄文人和知书识文的风尘女子极易产生共鸣,这首词就是这种共鸣的产物。难怪元曲大家关汉卿会据此把柳词摆上舞台,用另一种方式传唱这种非正统的精神。

  对于当时的市民群众来说,也唯有这种毫不掩饰的热切恋情,才是他们倍感亲切的东西。因而,这种既带有些俗气却又十分真诚的感情内容的词作虽得不到正统文人的认同,却能市井间不胫而走,以至达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诵歌的地齿。从艺术上看,这首词是对传统词风的一种俗化。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宋词英译】

It is spring but the green leaves appear dismal and the red petals sad,

Despondent and weary, I wile away my time.

The sun has risen above the blossoms,

Orioles flit amidst the willow twigs,

Yet I still lie silent under a scented quilt.

My full and soft cheeks are haggard,

My glossy hair hangs loose and uncombed,

Too languid to make up my face and dress.

“What for?” I say, since that heartless man has left me.

I’m angry there is no news from him.


Too late for regrets.

I should have locked the carved saddle.

Then, he would sit and face the window of the study,

With coloured paper and ivory-handled brush in hand,

Confined to reading and writing.

We could have always been together,

Never forsaking or shunning each other’s company;

With my needlework I would sit by his side.

Only when he is with me,

Does my young life not feel wasted.


【词牌简介】

  《定风波》,词牌名之一,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三平韵,错叶二仄韵,下片二平韵,错叶四仄韵。《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钟商”,并全用仄韵,有九十九字至一百零五字各体。


【格律】

  ●○○、●●○○,○○●●●▲ 。

  ●●○○,○○●●,○●○○▲ 。

  ●○○,●○●,○●●●●○▲ 。

  ○▲!●●○●●,○○○▲ 。

  ●○●▲,●○○、●●○○▲ 。

  ●○○、●●○○●●,○●○○▲ 。

  ●○○,●○△。○●○○●○▲ 。

  ○▲,●●○●,○○○▲ 。

  (符号示意:○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描写落魄游子孤独凄凉的漂泊之情,但却将环境置于“长安古道”,让情绪带上浓重的历史色彩。置于乱蝉鸣柳,四天低垂,一派凄景之中。“归云”借指昔日之恋人。佳人一去音讯全无,又未预约再会地点,料定此生已无重见之日。孤寂到连昔日的酒友也寥寥无几。全词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悲戚感受和对功名、宦途的心灰意冷,进行了很有感染力的渲泄。


【原文】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作者: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注释】

  ①少年游:钦定词谱。又名《玉蜡梅枝》、《小阑干》。

  ②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③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

  ④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

  ⑤目断:极目望到尽头。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⑥归云:飘逝的云彩。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

  ⑦前期:以前的期约。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

  ⑧狎兴:游乐的兴致。狎:亲昵而轻佻。

  ⑨酒徒:酒友。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

  ⑩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在苍茫的长安古道上,我骑着一匹瘦马缓缓地行走着。古道旁边高大的柳树上许多知了在那狂乱地嘶叫着,声音让人难受。夕阳在寥阔无垠的郊原之外,而秋风吹在这旷野荒原上。我放眼向四处望去,没有人烟,只有旷阔的天空笼罩大地。往事如云烟,一去后便再无踪迹,不知何时,能再回到从前的好时光。如今寻欢作乐的兴致已经衰减,那些酒友也各自分开去,再也不像去年时那样纵情欢乐。


【赏析】

  一般人论及柳永词者,往往多着重于他在长调慢词方面的拓展,其实他在小令方面的成就,也是极可注意的。叶嘉莹在《论柳永词》一文中,曾经谈到柳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以为唐五代小令中所叙写的“大多不过是闺阁园亭伤离怨别的一种‘春女善怀’的情意”,而柳词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则写出了“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这种特色,在他的一些长调的佳作,如《八声甘州》、《曲玉管》、《雪梅香》诸词中,都曾经有很明白的表现。然而柳词之拓展,却实在不仅限于其长调慢词而已,就是他的短小的令词,在内容意境方面也同样有一些可注意的开拓。就如这一首《少年游》小词,就是柳永将其“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写入了令词的一篇代表作。

  柳永之所以往往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盖由于其一方面既因家世之影响,而曾经怀有用世之志意,而另一方面则又因天性之禀赋而爱好浪漫的生活。当他早年落第之时,虽然还可以藉着“浅斟低唱”来加以排遣,而当他年华老去之后,则对于冶游之事既已失去了当年的意兴,于是遂在志意的落空之后,又增加了一种感情也失去了寄托之所的悲慨。而最能传达出他的双重悲慨的便是这首《少年游》小词。

  这首小词,与柳永的一些慢词一样,所写的也是秋天的景色,然而在情调与声音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首小词中,柳永既失去了那一份高远飞扬的意兴,也消逝了那一份迷恋眷念的感情,全词所弥漫的只是一片低沉萧瑟的色调和声音。从这种表现来判断,这首词很可能是柳永的晚期之作。开端的“长安”可以有写实与托喻两重含义。先就写实而言,则柳永确曾到过陕西的长安,他曾写有另一首《少年游》,有“参差烟树灞陵桥”之句,足可为证。再就托喻言,“长安”原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古都,前代诗人往往以“长安”借指为首都所在之地,而长安道上来往的车马,便也往往被借指为对于名利禄位的争逐。不过柳永此词在“马”字之下接上“迟迟”两字,这便与前面的“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至于在“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则又可以使人联想及在此长安道上的车马之奔驰,原是自古而然,因而遂又可产生无限沧桑之感。总之,“长安古道马迟迟”一句意蕴深远,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早已灰心淡薄,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若有深慨的思致。

  下面的“高柳乱蝉嘶”一句,有的本子或作“乱蝉栖”,但蝉之为体甚小,蝉之栖树决不同于鸦之栖树之明显可见,而蝉之特色则在于善于嘶鸣,故私意以为当作“乱蝉嘶”为是。而且秋蝉之嘶鸣更独具一种凄凉之致。《古诗十九首》云“秋蝉鸣树间”,曹植《赠白马王彪》去“寒蝉鸣我侧”,便都表现有一种时节变易、萧瑟惊秋的哀感。柳永则更在蝉嘶之上,还加上了一个“乱”字,如此便不仅表现了蝉声的缭乱众多,也表现了被蝉嘶而引起哀感的词人心情的缭乱纷纭。至于“高柳”二字,则一则表示了蝉嘶所在之地,再则又以“高”字表现了“柳”之零落萧疏,是其低垂的浓枝密叶已凋零,所以乃弥见其树之“高”也。

  下面的“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三句,写词人在秋日郊野所见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夕阳鸟外”一句,也有的本子作“岛外”,非是。盖长安道上安得有“岛”乎?至于作“鸟外”,则足可以表现郊原之寥阔无垠。昔杜牧有诗云“长空澹澹孤鸟没”,飞鸟之隐没在长空之外,而夕阳之隐没更在飞鸟之外,故曰“夕阳鸟外”也。值此日暮之时,郊原上寒风四起,故又曰“秋风原上”,此景此情,读之如在目前。然则在此情景之中,此一失志落拓之词人,又将何所归往乎?故继之乃曰“目断四天垂”,则天之苍苍,野之茫茫,词人乃双目望断而终无一可供投止之所矣。以上前半阕是词人自写其当时之飘零落拓,望断念绝,全自外界之景象着笔,而感慨极深。

  下阕,开始写对于过去的追思,则一切希望与欢乐也已经不可复得。首先“归云一去无踪迹”一句,便已经是对一切消逝不可复返之事物的一种象喻。盖天下之事物其变化无常一逝不返者,实以“云”之形象最为明显。故陶渊明《咏贫士》第一首便曾以“云”为象喻,而有“暖暖空中灭,何时见余晖”之言,白居易《花非花》词,亦有“去似朝云无觅处”之语,而柳永此句“归云一去无踪迹”七字,所表现的长逝不返的形象,也有同样的效果。不过其所托喻的主旨则各有不同。关于陶渊明与白居易的象喻,此处不暇详论。至于柳永词此句之喻托,则其口气实与下句之“何处是前期”直接贯注。所谓“前期”者,可以有两种提示:一则是指旧日之志意心期,一则可以指旧日的欢爱约期。总之”期”字乃是一种愿望和期待,对于柳永而言,他可以说正是一个在两种期待和愿望上,都已经同样落空了的不幸人物。

  于是下面三句乃直写自己当时的寂寥落寞,曰“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早年失意之时的“幸有意中人,堪寻访”的狎玩之意兴,既已经冷落荒疏,而当日与他在一起歌酒流连的“狂朋怪侣”也都已老大凋零。志意无成,年华一往,于是便只剩下了“不似少年时”的悲哀与叹息。这一句的“少年时”三字,很多本子都作“去年时”。本来“去年时’三字也未尝不好,盖人当老去之时,,其意兴与健康之衰损,往往会不免有一年不乃一年之感。故此句如作“去年时”,其悲慨亦复极深。不过,如果就此词前面之“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诸句来看,则其所追怀眷念的,似乎原当是多年以前的往事,如此则承以“不似少年时”,便似乎更为气脉贯注,也更富于伤今感昔的慨叹。

  柳永这首《少年游》词,前阕全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后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总之,柳永以一个禀赋有浪漫之天性及谱写俗曲之才能的青年人,而生活于当日之士族的家庭环境及社会传统中,本来就已经注定了是一个充满矛盾不被接纳的悲剧人物,而他自己由后天所养成的用世之意,与他自己先天所禀赋的浪漫的性格和才能,也彼此互相冲突。他的早年时,虽然还可以将失意之悲,借歌酒风流以自遣,但是歌酒风流却毕竟只是一种麻醉,而并非可以长久依恃之物,于是年龄老大之后,遂终于落得了志意与感情全部落空的下场。昔叶梦得《避署录话》卷记下柳永以谱写歌词而终生不遇之故事,曾慨然论之曰:“永亦善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而终不能救。择术不可不慎。”柳永的悲剧是值得后人同情,也值得后人反省的。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宋词英译】

LIU Yong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Youthful Rambles


On this old Changan boulevard, on a horse we amble,

Through the lofty willows stirs the rumpus of cicadas.

The setting sun inclines away from the isle, as autumn winds blow across plains,

Over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sky in sight the curtain of night hangs.


Gone are the clouds that leaves no trace,

From here on, when shall we meet again?

Absent is the spirit for sightseeing, and lacking are drinking partners,

As opposed to last year this time, it is just not the same.


【词牌简介】

  《贺新郎》,词牌名之一。始见于晏同叔《珠玉词》。按晏殊所在年代(991--1055)可知。少年游: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词谱》卷八“调见《珠玉词》,因词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以为名。《乐章集》注林锺商调.韩淲词有‘明窗玉蜡梅枝好’句,更名玉腊梅枝.萨都剌词名小阑干.此调最为参差,今分七体,其源俱出于晏(殊)词。”

  《词律》以柳永词为定格,而《词谱》则以晏殊之词为正体。五十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苏轼、周邦彦、姜夔三家同为别格,五十一字,前后片各两平韵。


【格律】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戚氏·晚秋天|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戚氏·晚秋天》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以时间为序,从黄昏、深夜到清晓,将秋天的远景与近景、词人的往事与旧情以及客居驿馆的幽思遐想渐次序入,词境纷陈而错综有序。柳永以善“变旧声作新声”著称,这首《戚氏》例为柳永首创,前后三叠,二百一十二字,是《乐章集》中最长的一首词。据词中所述,此词或作于柳永外放荆南期间。在困于驿馆前路迷茫之际,柳永反思自己一生行历,于词勾画出自己懊悔与自责的孤独身影。因此,后人视此词为柳永一生的缩影。“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宋王灼《碧鸡漫志》)宋人将之与《离骚》媲美,认为是前后辉映之作,可见其时誉之盛。


【原文】


  戚氏·晚秋天


  作者: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注释】

  1、戚氏:词牌名,为柳永所创,长调慢词,《乐章集》收入“中吕调”。全词三叠,计212字,为北宋长调慢词之最,亦堪称柳词压轴之作。

  2、一霎:一阵。

  3、庭轩:庭院里有敞窗的厅阁。

  4、江关:疑即指荆门,荆门、虎牙二山(分别在今湖北省枝城市和宜昌市)夹江对峙,古称江关,战国时为楚地。

  5、宋玉悲感:战国·楚宋玉作《九辩》,曾以悲秋起兴,抒孤身逆旅之寂寞,发生不逢时之感慨。

  6、迢递:遥不可及貌。

  7、陇水:疑非河流名,实为陇头流水之意。北朝乐府有《陇头歌辞》,词曰:“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8、潺湲(音婵媛):水流貌。

  9、蛩(音穷):蟋蟀也。

  10、更(音耕)阑:五更将近,天快要亮了。犹言夜深。

  11、绛河:即银河。天空称为绛霄,银河称为绛河。

  12、婵娟:美好貌。

  13、夜永:夜长也。

  14、绮陌红楼:犹言花街青楼。绮陌:繁华的道路。

  15、经岁:经年,以年为期。

  16、迁延:羁留也。

  17、帝里:京城。

  18、狂朋怪侣:狂放狷傲的朋友。

  19、竞:竞相也。

  20、迅景:岁月也,光阴易逝,故称。

  21、程:即路程。

  22、萦绊:犹言纠缠。

  23、漏箭:古时以漏壶滴水计时,漏箭移即光阴动也。

  24、画角:古时军用管乐器,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发声哀厉高亢,多用于晨昏报时或报警,因表面有彩绘,故称画角。

  25、停灯:即吹灭灯火。

  26、抱影无眠:守着自己的孤影,一夜没有睡着。


【简析】

  《戚氏》调是柳永创立的长调慢词,全词二百一十二字,是长调中最长的体制之一。通篇音律谐协,句法活泼,平仄韵位错落有致。共分为三片,上片写夕阳西下时,中片写入夜时分,下片写从深夜到拂晓,都围侥一个独宿旅寓的行人,写他这三段时间内的所见、所思和所感。

  上片描写的是微雨刚过、夕阳西下时的情景。“晚秋”二字点出了时令是九月。词先从近景写起:秋雨梧桐,西风寒菊,点缀着荒寂的驿馆。“萧疏”见得花之凋残。“零落”说明花正黄落。“惹残烟”,一字一层。“烟”而曰“残”,见出梧菊凋零、无复烟笼霭密的生气。“残”而曰“惹”,则见出其勉为弄姿曳枝头的眷恋之情,益发令人怜惜。传神就一个“惹”字。“凄然”以下写远景。“夕阳闲”的“闲”字下得好,对比强烈,是移情的手法。“倦听”以下,转写所闻:一个“应”字更把蝉鸣、蛩响彼此呼应的秋声写活了。这里,“蝉鸣”与“蛩响”彼此相应,实际上与作者内心的凄凉之感相共鸣,这是一种融情于景的手法。

  中片从日斜到日暮,再至更阑,风清露冷,天气渐变,人声悄然,至此深入一层,刻画此地此时的心理状态。月明夜静,一身孤旅,清宵独坐,怎能不勾起抑郁的情思来呢?“长空净,绛河清浅,皓月蝉娟”,但见长空云净,银河清浅,明月光辉,怎不让人“思绵绵”呢?“夜永对景那堪”,六字为句,“屈指”以下转入忆旧,纯乎写情。以虚衬实,放笔直书,情真意厚、流转自如。

  下片“帝里”六句,写狂放不羁的少年生活,具体地补足了“暗想”的内容。仍用虚笔,与上片密衔细接。“别来迅景如梭”一句转写实景。词笔虚实相间,腾挪有致。以向日的欢娱,衬出如今的落寞,烟村水驿,无限凄凉。经过一番铺垫与蓄势,然后引出了“念利名憔悴长萦绊”一句。为什么要抛亲别友,孤旅天涯,受这份煎熬呢?不正是被区区的名利所羁绊么?往事萦回,使他数遍更筹,听残画角,终夕难眠。结拍“停灯向晓,抱影无眠”为一篇词眼,写尽了伶仃孤处的滋味,传神地勾画出一个独倚虚窗、形影相伴的天涯倦客形象。

  这首词将羁旅情愁、身世之感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是柳永的名作之一。同时代的王灼其所著的《碧鸡漫志》中转引过“《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的赞语。拿《戚氏》和《离骚》相比,说明说它声情并茂、凄怨感人,堪称一曲旷世的凄凉之歌。


【赏析】

  作为词史上颇负传奇色彩的“才子词人”柳永,其词一向以一“创”字为挈领。他自创词牌,不拘一格,如《迎新春》、《黄莺儿》、《戚氏》等等;他擅改词格,大大丰富了词作为一种抒怀文体的内涵,并成为以“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著称的苏轼词的先导;他万事随心恣性,是世俗礼教为无物,敢为人所不敢为,能言人所不能言,如他的《鹤冲天》、《凤归云》、《定风波》、《宣清》、《尉迟杯》等等。故有人认为,柳词之所以为柳词,只在一“创”字耳。而若言“创”却不提《戚氏》者,必为孤陋之辈也。

  据前人考证,《戚氏》当为柳永独创,且仅见于其《乐章集》之中。全词分为上、中、下三叠,共212字,为词史上第二长词。仅次于南宋时吴文英之《莺啼序》。其价值为何余虽不敢妄断,然宋时“《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的评价也必非空穴来风。故今以此苍白笔墨,粗评《戚氏》,亦只当学柳永的“为人所不敢为”罢了。

  上片开篇,只用“晚秋天”一句点明时令,也初步构画出了全词的凄凉基调。柳永其人,向来对春、秋二季尤为敏感,然不同处却在于,他写春,只是代人伤春,而晚秋的悲凉,向来是他留给自己的伤感。而今又逢暮秋,“一霎微雨”带着薄凉的情态洒于庭轩。所以这位才子词人,又开始思绪飘渺了。他首先看见的,是庭轩中的“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柳永不愧是融情入景、以景写情的高手,接下来的一个“惹”字竟真把那秋的萧索写活了。那淡薄的“残烟”,非关天气,不是雾气,竟是这庭轩中的“零乱”、“萧疏”给“惹”来的!园中景物正渐至精彩处,词人却笔锋一转,“望”向远处的“江关”,由近及远却丝毫不显突兀。那他究竟望见了什么呢?“飞云黯淡夕阳闲”。云正憔悴,夕阳又西坠,也难怪词人想到了那个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而得来悲秋之名的宋玉。“临水与登山”,向来是古代文人念远伤别离的悲情时刻,作者由今怀古,也无非是感叹一句:逢秋而悲感,千古一辙啊!这笔锋已转得太远,又该如何继文呢?柳永不愧自封的“才子词人”,这稍一调转,便是一个柳永式的大回圜:“远道迢递”,忆及“宋玉悲感”之后,如此轻松地就有回到了眼前的景况,不着痕迹,天衣无缝。面对长路漫漫,作为“凄楚”“行人”的他,正走在自己无限厌恶却又不能不会不舍放弃的仕途之路上,一面痛恨“名牵利惹”,一面甘之如饴。行文至此,那贯穿于词人一生的矛盾开始在这“驱驱行役”上初露端倪。内心挣扎如柳永,对与自己心境相仿的“陇水潺湲”自然也就“倦听”了。下文又略嫌不合拍地以一“正”字引出了那让词人心情更加烦躁的“蝉吟败叶,蛩响衰草”一句,不合拍的同时,又与首句中的“晚秋天”大为契合,实乃绝妙。这等怪词妙语,必非柳永不能为也。心绪烦乱无以抒怀的柳永,在“相应喧喧”的蝉嘶蛩鸣中,结束了上阙的叙景描情。

  无论时间还是空间上的转合映衬,这浓浓的衰秋哀情,在内容上甚至词调上,都为后文的抒情做足了铺垫。而观这首阕,若为一般词人,在叙景已足,多一笔即为画蛇添足的叙述之后,又该续写些什么呢?此处足见柳永的流水行文。

  “孤馆度日如年”。次叠一开词人就是这般自述身世的一句。“馆”是“孤馆”,就连上文所言之“庭轩”也不过是他柳永羁旅之途上的一方借宿之地。独在异地,独望江关,不由让读者对上片中的“凄然”二字有了更真切的实感。而此时,“凄然”的他正在“孤馆”中“度日如年”。词人终是不堪寂寞的,失了“针线闲拈伴伊坐”的知己,他也只能寄望于与知己红颜共沐同一片夜空了。这孤索之夜,竟已渐深,“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了。只一失神间,词人再次凝望起那片空有亮白色温馨却又无情至极的“绛河”了。“绛河”,这样一个冰冷的词,难耐凄凉如柳永者,该是怎样的孤凄心情读者也就可想了。这时的他,却偏故作坚强与无所谓的坚持自己的固执:寂寞只是表象,那“婵娟”的“皓月”却不正是代表团圆么?至此,那柳永式的矛盾已暴露的更深。对月而不怀人,又怎是白衣卿相之本色?“思绵绵”三字,一字一韵,引出了词人如泄洪般的情感,字字句句都是他对命运的质问。此时的他,已到了风中之烛的残年,没了少时的轻狂不羁,所以这怨世的情感,他也只从自身写起。“那堪屈指,暗想从前”。这样一句,几乎让读者也茫然了。在柳永眼中,在此时的柳永心里,不堪他回首的,究竟是“小楼深巷狂游遍”的“恣狂踪迹”,还是为那“蝇头利禄,蜗角功名”的“恁驱驱”呢?他没说。下文却有如似检讨的一句:“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这一句,是含了极大的怨气的。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正是因了他一生缠绵于“绮陌红楼”,才导致了他终老而“未名未禄”的。这也可以说,他对自己一生的“恣狂心性”后悔了。可让读者综观词人的一生,也不免失笑:他柳永若真有这般“觉悟”,又怎会落得这“未名未禄”的凄凉呢?对于此时怨气极重的柳永,读者何不把这样的检讨当做气极怒极的他的“正话反说”呢?当然,这也可以是词人对自己一生徘徊于仕途与红颜之间的优柔寡断的一种怨恨。一家之言,有让名家嗤之以鼻处,权当玩笑耳。  这一阙,是词人对内外远近的大转合之后回到自身的慨叹。自然而然地由反衬自身凄凉的美好夜景转向对自己“一生赢得是凄凉”的感慨。极尽柳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的词风,这又是柳祠的又一奇异处。白描,铺叙,字字入情入理而毫无穿凿之意。上片的寥廓之中而见苍凉,中片的凄婉之中而不失条理。词的末阙,又能给读者的感官以怎样的冲击与震撼呢?

  “帝里风光好”。好一个“风流才子”柳三变!在词已尽,意已歇之际,这一句又给了全词多大的空间!接下来,就该是忆旧了吧。可众所周知,市井词人柳七的一生都与“绮陌红楼”、红颜脂粉脱不了关系,他又该忆哪个呢?“堪人属意”的虫娘?“家住桃花径”的秀香?还是与其“四个打成一个”的师师、香香、冬冬呢?让读者试想,如果此处他只忆起其中的“某一个”的话,全词会收到怎样的效果?哪怕他的前二叠写得再如何精彩,这《戚氏》一首的词调都只能算作低下了吧。词人此时大概已近花甲之年,他忆起的该是他的一生,而不仅仅是与其“浅斟低唱”的某一个。所以此处的他忆起的是“当年少日”的“狂朋怪侣”,是他少时的奢靡生活。都说年少轻狂,更何况这年少之人还是他柳永,又加那许多志趣相投的“狂朋怪侣”,怎不让人心醉?柳永不是圣人,那样的生活,他曾经陶醉过。并且此时忆起,也并非悔恨自己当年的颓堕,而只是慨叹时光易逝、年华似水之意而已。“遇当歌、对酒竞留连”。这样的词句,词人写下时的心境何为,连读者也是不忍想象的。也无需读者想象,下句“别来”二字就已足足道出了作者空忆当年的痛楚了。那样的生活,早已随时光远去了呀!“迅景如梭,旧游似梦”。很通俗的比喻,却让读者眼前出现了词人那再清晰不过的痛苦面容。逝去的日子如云烟,被岁月这柔沐温和却又狰狞至极的风吹得一丝不剩了。往昔再不会回返,又怎能不让作者长叹呢?接下来的一句重又回到现实,是作者的自问,也是作者的茫然。这是全词中作者矛盾心理的第三次深化。让读者看这全词中作者唯一一次以第一人称的发问:“烟水程何限?”这样的碌碌奔忙,到底何时才是尽头啊?这样的笔力,是没有切身经历之人万万难及的。这一瞬间的情感爆发之后,又转入了议论:“念名利、憔悴长萦绊”。这可以说是议论,也可以说是收束,是对上文的种种心境的一种慰藉:他一生不曾放弃对名利的追逐,那么如何地憔悴也自是命里该着的,又何必在此枉叹呢?因此作者为强调自己的“无事觅闲愁”,又以感情更加强烈的方式加了一句:“追往事、空惨愁颜”。至此,议论结束。不知不觉间,已是一夜的辗转。而“稍觉轻寒”之后,才蓦然惊觉“漏箭移”了。时间已是接近拂晓,又听闻远处“渐呜咽、画角数声残”的乐声,那“轻寒”,想来也是入情、入心地难以承受了。而此时的词人,此时抱臂“对闲窗畔”的词人,已是渐趋于平静了。无论有再多的不甘,无论有再多的憾恨,他也只能继续上路了。“驱驱行役,苒苒光阴”早已注定了他一生的奔碌不平。而这“停灯向晓,抱影无眠”的一夜,也只是他万千千万个难眠之夜的一个剪影吧。

  最末一叠并不能算作全词的高潮部分,可这由此及彼、由今忆昔又由昔论今的一波三折,也无疑是给此文的情调注入了更新鲜的血液,一代才子词人于这诗余曲源的词上的功力也可见一斑。“孤馆”中独自伤今的词人本已有孤凄苍凉之态,再加上“年少日”“暮宴朝欢”的神来一笔,真真是让这一阙《戚氏》同时有了不逊于诗的含蓄不亚于曲的直率。于蕴秀之中见真切,于深惋之中显淋漓,正是柳永本色!

  这首《戚氏》说是词人一生的总括也是不为过的。全词由近及远、由远至近挥洒自如;抚今忆昔、由昔感今一气呵成;由傍晚到深夜、由深夜至黎明一丝不乱;由眼前望江关、由孤馆怀帝京自然运转。描情叙景、铺叙怀旧、旷古达今,真正是独属于柳永的悱恻动情与荡气回肠。在词的内容上更是大开大阖、毫无避忌、一气贯穿。长达212字的长词一韵到底,与平常之中显其非同寻常,却无一丝险韵,自然而然。莫说是这词上,便是今人作文,又能有几个如《戚氏》般细针密线,平稳中而字字嵌插不失作者个性的奇异之处、棱角之笔?今人自知。

  尤其是词的最后,这白衣卿相留给读者的最后一个镜头:天上一颗白亮的启明星遥挂,星下一袭长衣及地“对闲窗畔”的词人被定格的身形,孤索,凄凉。宋人的评价,让这首冠古绝今之词当之无愧!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词牌简介】

  《戚氏》,词牌名,始见《乐章集》,入“中吕调”。属长调慢词。兹以柳永词为准。二百十二字,分三段。前段九平韵,一仄韵,中段六平韵,三仄韵,后段六平韵,三仄韵,同部参错互叶。此后名家所填此调者甚少,仅苏轼,丘处机两词,丘词名为《梦游仙》。


【格律】

  411韵,2214411韵。4411,4134,411韵。11韵。411韵。1124411韵。114414。4214411韵。2214,1134,412411韵。41144,1234,3411韵。

  144411韵,1244,44411韵。114,4134,4411韵。411韵,4444,1144,4411韵。4144,4411,243411韵。

  44114,3144,4411韵。441144,41144411韵。114411,4144,34114叶。441,34114叶,322,1411韵。443,2411韵。432,44411韵。4114,1144,4411韵。

  注:1为平声,4为仄声,2为应平可仄,3为应仄可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夜半乐》是柳永用旧曲创制的新声。全词共有一百四十四字,分为三片,写的是柳永渐江会稽一带舟游的情况。上片、中片都是写景,其中上片叙述舟行的经历,中片描写舟中的见闻。下片则是写情,上两片的精神凝聚之中展开抒怀。片与片之间结合甚紧,是一篇大开大阖的长调。


【原文】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作者: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柳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注释】

  ⑴冻云:冬天浓重聚积的云。

  ⑵扁舟:小船。

  ⑶万壑千岩: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顾恺之自会稽归来,盛赞那里的山川之美,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里指千山万水。

  ⑷越溪:泛指越地的溪流。

  ⑸樵风:顺风。

  ⑹鹢(yì):泛舟。鹢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不怕风暴,善于飞翔。古时船家常在船头画泛画鹢首以图吉利。

  ⑺望中:在视野里。

  ⑻酒旆:酒店用来招引顾客的旗幌。

  ⑼鸣榔:用木棍敲击船舷,以惊鱼入网。

  ⑽浣纱游女:水边洗衣劳作的农家女子。

  ⑾因:这里是”于是“,”就“的意思。

  ⑿绣阁轻抛:轻易抛弃了偎红倚翠的生活。

  ⒀浪萍难驻:漂泊漫游如浪中浮萍一样行踪无定。

  ⒁后约:约定以后相间的日期。

  ⒂杳杳:遥远的意思。神京:指都城汴京。

  ⒃断鸿:失群的孤雁。


【赏析】

  上片首句点明时令,交待出发时的天气。“冻云”句说明已届初冬,天公似酿雪,显得天色黯淡。“扁舟”二句写到自身,以“黯淡”的背景,反衬自己乘一叶扁舟驶离江渚时极高的兴致。“乘兴”二字是首叠的主眼,从“离江渚”开始,直到“过南浦”,词人一直保持着饱满的游兴。“渡万壑”二句,概括交待了很长的一段路程,给人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感觉。“怒涛”四句,写扁舟继续前行时的所见所闻。此时已从万壑千岩的深处出来,到了比较热闹的开阔江面上,浪头渐小,吹起顺风,听见过往经商办事的船客彼此高兴地打招呼,船只高高地扯起了风帆。“片帆高举”是写实,也可想象出词人顺风扬帆时独立船头、怡然自乐的情状。“泛画鹢”的“鹢”,是一种水鸟,古代常画鹢于船头,这里以“画鹢”代指舟船。“翩翩”,轻快的样子。“南浦”,南岸的水边。“翩翩”遥应“乘兴”,既写舟行的轻快,也是心情轻快的写照。从整个上片来看,柳永当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

  中片写舟中所见,所有景物都“望中”生发,时间是“过南浦”以后,已届傍晚,地点从溪山深处转到了南浦以下的江村。词人乘兴扬帆翩翩而行,饶有兴味地观赏着展现眼前的风光。“望中”三句写岸上,只见高挑的酒帘风中闪动,烟霭朦胧中隐约可见有一处村落,其间点缀着几排霜树。“残日”句转写江中,渔人用木棒敲击船舷的声音把词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发现残日映照的江面上,渔人“鸣榔归去”。接下来却见,浅水滩头,芰荷零落;临水岸边,杨柳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透过掩映的柳枝,看得见岸边一小群浣纱归来的女子。“浣纱游女”是词人描写的重点,他工笔细描她们“避行客、含羞笑相语”的神情举止。眼前这三三两两浣纱游女,触动并唤醒了词人沉埋心底的种种思绪,顿生羁旅行役的感慨,真所谓因触目而惊心。整个中片承上启下,与下片存着内的有机联系。

  下片由景入情,写的是去国离乡的感慨,用“到此因念”四个字展开。“此”字直承二叠末的写景,“念”字引出此叠的离愁别恨。“绣阁轻抛”,后悔当初轻率离家:“浪萍难驻”,慨叹此时浪迹他乡。将离家称为“抛”,更“抛”前着一“轻”字,后悔之意溢于言表;自比浮萍,又“萍”前安一“浪”字,对于眼下行踪不定的生活,不满之情见于字间。最使词人感到凄楚的是后会难期。“叹后约”四句,便是从不同的角度抒写难以与亲人团聚的感慨。  “叹后约”句遥当年别离时分,妻子殷勤叮咛,约定归期,而此时难以兑现。“惨离怀”二句一叹现时至岁暮,但还不能回家,因而只能空自遗憾;再叹目前自己离妻子寄身的京城汴梁,路途遥远,不易到达,只得“凝泪眼”而长望。结语“断鸿”句,重又由情回到景上,望神京而不见,映入眼帘的,唯有空阔长天,苍茫暮色,听到耳中的只有离群的孤雁渐去渐远的叫声。这一景色,境界浑涵,所显示的氛围,与词人的感情十分合拍。“断鸿”句所写的是情中之景,着重表现的是寄寓景物中的主观感受。下片把去国离乡的离愁和羁旅行役的苦况写得令人读来心神惨然。

  柳永词善于铺叙,上、中片写景,感情悠游不迫,笔调舒徐从容,由叙述转为描绘。描叙内容也从自然现象转到社会人事,整体上层次分明,铺排有序。末片抒情,感情汪洋恣肆,一发难收,笔调也变得急促起来,抒写了悔当初、恨现的感情;接着的几句,围绕着“别易会难”这一中心,作多角度的反复抒写。音韵上,从“叹后约”句开始,用韵转密,如促节繁弦,正好适应了硬咽语塞、一吐为快的抒情需要。写景,为抒情铺垫;徐缓,为急骤蓄势。通篇转承自然、浑若天成,体现了柳永长调的突出优点。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宋词英译】


【词牌简介】

  《夜半乐》,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入“中吕调”。段安节《乐府杂录》:“明皇自潞州入平内难,半夜斩长乐门关,领兵入宫剪逆人,后撰此曲,名《还京乐》。”又有谓《夜半乐》与《还京乐》为二曲者。兹以柳永词为准。一百四十四字,分三段,前段、中段四仄韵,后段五仄韵。前段第四句是上一、下四句式。全曲格局开展,中段雍容不迫,后段则声拍促数矣。


【格律】

  (前片)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中片)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韵)。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

  仄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后片)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断鸿声远长天暮。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首怀人词。开头“望处”二字统摄全篇。凭阑远望,但见秋景萧疏,花老,梧叶黄,烟水茫茫,故人不见,悲秋伤离之感充盈心头。下阕回忆昔日文期酒会、相聚之乐,慨叹今日相隔遥远,消息难通。最后“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回应开头“望处”。立尽斜阳,足见词人伫立之久;断鸿哀鸣,愈见其怅惘孤独。


【原文】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作者: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注释】

  雨收云断:雨停云散。

  萧疏:萧索清冷。堪:可以。

  苹花:一种夏秋间开小白花的浮萍。

  遣情伤:令人伤感。遣:使得。

  文期酒会:文人们相约饮酒赋诗的聚会。

  几孤风月:辜负了多少美好的风光景色。几:多少回。孤:通“辜”,辜负。风月:美好的风光景色。

  屡变星霜:经过了好几年。

  潇湘:这里指所思念的人居住的地方。

  暮天:傍晚时分。

  空:白白地。归航:返航的船。

  立尽斜阳:在傍晚西斜的太阳下立了很久,直到太阳落山。


【翻译】

  我倚栏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送着秋色消逝于天边。黄昏的景色萧瑟凄凉,真让人兴发宋玉悲秋之叹。轻风拂过水面,苹花渐渐衰残,凉月使露水凝住,梧桐的叶子已片片枯黄。此情此景,不由人寂寞伤心,我的故朋旧友,不知你们都在何方?眼前所见,唯有烟水茫茫。

  文人的雅集,纵情的欢宴,如今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离别后辜负了多少风月时光,斗转星移,都只为你我相距遥远,天各一方。海是如此之遥,山是如此之遥,相逢相会不知何处何年?让人感到凄苦彷徨。想那双双飞去的燕子,难以靠它给故友传音送信;企盼故友归来,遥指天际苍茫,辨识归来航船,谁知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枉自空等企望。我默默伫立,黯然相望,只见斜阳已尽,孤雁哀鸣声仍在天际飘荡。


【赏析】

  这首《玉蝴蝶》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这种情怀,又落脚到“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苹花渐渐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梧桐叶变黄了,正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苹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词中是一转折。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又统摄全篇,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这里情与景是交织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加强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这里指友人所之地,因不知故人何,故云“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

  “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可谓妙合无垠,声情凄婉。“立尽斜阳”四字,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夕阳残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二字言凭栏伫立之久,念远怀人之深,从而使羁旅不堪之苦言外自现。

  柳永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同时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宋词英译】

Jade Butterfly


No rain nor clouds in sight,

Silent on rails I lean

To see off late autumn serene.

Lonely in the evening twilight,

Even the ancient poet would feel sad and cold.

The water rippled by the breeze,

The duckweed gradually grows old.

The dew shed by the moon would freeze

And yellow waft the plane-tree leaves.

How longing grieves!

Where is now my old friend?

Far and wide mist and waves extend.


Can I forget

The verse-composing and wine-drinking when we met?

How many moonlit nights were passed in vain?

How often stars and frost have changed again?

The sky is wide, the sea is far,

I cannot go to River Xiao Xiang where you are.

A pair of swallows fly.

Could they bring me a letter from you?

I point to evening sky.

To what avail returns the sail I knew?

At dusk I gaze far, far away

Until I hear no more wild geese’s song.

I stand there long

Until the sun has shed all its departing ray.


【词牌简介】

  《玉蝴蝶》,词牌名之一。此调有小令及长调两体,小令为唐温庭筠所创,双调,上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一字;下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字,共四十一字。长调始于宋人柳永,又称为《玉蝴蝶慢》,双调,九十九字,平韵。亦有九十八字体。


【格律】

  玉蝴蝶:有小令,长调两体,又名《玉蝴蝶慢》。


【格一】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格二(慢调)】

  仄仄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中、中平中仄,中仄中、中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中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中、中平中仄,中仄中、中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中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柳永写羁旅失意客中思家的代表作之一。上阕铺写深秋景象,“霜风”三句,以领字“渐”导引,表达出时间之推移并展开空间的层次和深度。“长江水无语东流”更增无穷伤感,耐人寻味。下阕直抒乡愁。“想佳人”这几句,叹已之飘泊,以悬想对方之思我比较,相思没有落空,感情缠绵悱恻。思妇几次把别人的船只误认为是丈夫的,几至神魂错乱。此种盼望丈夫归来入痴入迷的执著,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原文】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作者: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rǎn)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yó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zhēng)知我,倚阑干处,正恁(nèn)凝愁!

【注释】

  1、八声甘州:一名《甘州》。

  2、潇潇:雨势急骤。

  3、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4、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一作“凄惨”

  5、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6、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物华休:美好的景物消残。

  7、渺邈(miǎo):同“渺渺”,远貌。

  8、归思:归家心情。

  9、淹留:久留。

  10、颙望:凝望,抬头远望。颙(yóng):仰慕。

  11、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12、争:怎。

  13、恁:如此。

  14、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翻译】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江山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赏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点评】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在当时影响极大。他尤工于羁旅行役,他的羁旅行役词写的最好。这类词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为衣食所奴役的卑态,流露了厌倦游宦生活,否定了功名利禄的思想。

  《八声甘州》是柳永享有盛誉的名作,不过显得苍凉激越。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牧。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着悲凉之感。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作领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紧,关何冷落,残照妆楼。”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赞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所谓“不减唐人高处”,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壮阔大;凄冷的寒风和着潇潇暮雨紧相吹来,关山江河都冷落了,残日的余辉映照着作者所在的高楼,所写的每一个景色里,都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感情。这三句由“渐”字领起。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凉。“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这两句写低处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这既是景物描写,也是心情抒发,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许多感触,何况又是他乡做客之人。作者却没明说人的感触,而只用“长江无语东流”来暗示出来。词人认为“无语”便是无情。“惟有”二字暗示“红衰翠减”的花木不是无语无情的,登高临远的旅人当然更不是无语无情的,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对长江水的指责无理而有情。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上片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兴象超远。

  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从上片写到的景色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实际上这是全词中心。“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有问无答,因为诗人不愿说出来,显得很含蕴。一个“叹”字所传出的是千思百回的思绪,和回顾茫然的神态,准确而又传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又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寂寞凄清之景象照应。虽说是自己思乡,这里却设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佳人怀念自己,处于想象。本来是虚写,但词人却用“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见人映己,运虚于实,情思更为悱侧动人。结尾再由对方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会埋怨我不想家,他怎么能知道我“倚阑”远望之时,是如此的愁苦呢!“倚阑”、“凝愁”本是实情,但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如此曲折,文笔如此变化,实在难得。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理所当然地让人认为一切景象都是“倚阑”所见,一切归思都由“凝愁”引出,生动地表现了思乡之苦和怀人之情。

  全词一层深一层,一步接一步,以铺张扬厉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通篇结构严密,迭宕开阖,呼应灵活,首尾照应,很能体现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柳词不仅善于铺叙,而且在铺展舒张中讲究转折,往往在层次转折的关紧之处巧妙地运用提领之词,使描写的景象更为清晰、抒发的感情更为婉曲。如上篇的“对”、 “渐”、“不忍”、“叹”、“想”、“争知”都用得十分妥帖自然,或钩勒提掇,或画龙点睛,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柳词的一个特点。

  这首词传情状物,淳真自然,不用典故,不着意词藻,浅显通俗,平淡中见真功力。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宋词英译】

To the Tune of Ba Sheng Gan Zhou


Liu Yong


I face the pattering rain in the evening sky over the river.

It refreshes the cool autumn at one sweep.

Gradually the frosty wind grows colder and stronger,

The landscape is cheerless and desolate,

The sunset lights up the pavilion.

All the flowers and green leaves have faded.

Gradually the regaling views of nature die out.

Only the waters of the Yangtze River

Silently flow to the east.


I cannot bear to climb high and look far,

For when I gaze towards my hometown, too distant to see,

It is hard to suppress my longing.

Bemoaning my wanderings in recent years,

Why am I stubborn and stay away so long?

I see my beloved staring into the distance vainly seeking

A homeward boat that carries me to her.

How can she know that I am

Leaning against the parapet engrossed in such sorrowful thoughts?


【词牌简介】

  《八声甘州》既是词牌名也是曲牌名。词牌《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是从唐教坊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后用为词牌。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曲牌《八声甘州》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


【格律】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霜风凄惨”,作“霜风凄紧”。诸领格字如“对”、“渐”、“叹”等并宜用去声。

  仄中平仄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韵)。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①。

  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渐霜风凄紧②,关河冷落,残照当楼③。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是处红衰翠减④,苒苒物华休⑤。

  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中仄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⑥,归思难收⑦。

  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⑧?

  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想佳人妆楼颙望⑨,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⑩?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有的教材中用“凝”)愁?。

  (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柳永晚年游宦之作。上阕写景。由孤舟停泊“楚江”、“孤城”的所见所闻,突出地处偏僻的边远山区。写寒江山林暮色,映衬抒情主体“怨”、“惊”、“寒”的情绪体验。下阕抒情。“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为点睛之笔。以下围绕“游宦”抒发愁苦以至“魂乱”的凄迷哀怨。“芳草”、“残阳”,是青春与衰亡的对比。


【原文】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作者: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注释】

  泊:停泊。楚江:泛指南方的河流。

  角:画角,古代军中乐器,上有绘画装饰,其音高亢哀厉。

  引:乐曲体裁之一,有“序曲”的意思。

  旋:随即。

  敛:收起,散尽。簇:丛聚。

  黛眉浅:古诗文中有将山比作女子的眉毛。黛眉:女子的眉毛。浅:形容颜色浅淡。

  旧赏:指往日的欢快如意之事。

  游宦:在官场上奔波漂泊。

  劳:困顿疲惫。

  秦楼阻:心爱的佳人被阻隔在远方。秦楼:出自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后以秦楼代指女子。

  旅魂乱:在宦途上奔波的征人心情沮丧,烦乱不堪。魂:心灵,情绪。

  断云:片云。


【翻译】

  一叶小舟上轻帆舒卷,临时停泊在楚江岸边。孤城中传来阵阵角声,又引出一曲胡笳的哀怨。江水茫茫,沙滩上栖息的大雁被我的到来惊散;远处树林簇拥,暮霭如烟般笼罩在林间,黝黝地透出寒气;天边遥遥,群山显小,如同淡淡的黛眉弯弯。如此美景,犹如画屏展现。

  轻易地离开心上的人,为做官飘流辗转。深感到旅途劳顿,皆因已过中年。异乡风物如画,怎奈我胸怀愁闷,看上去竟是如此萧索凄惨,这让忧愁遮住了我的双眼。京城遥远,归途难返。那歌楼舞榭、旧日相好也隔绝在千里之外,羁旅他乡,心神迷乱,愁绪绵绵。芳草萋萋伸向天边,夕阳斜照,残阳余辉将大地铺满。自离京城,佳人音信杳无,那往日的旧情,如同断云飘忽飞远。


【赏析】

  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五十岁后宦游各地的心态写照,是一首典型的羁旅行役之词。这首词深刻地反映了柳永的矛盾心理,特别是作为一名不得志的封建文人的苦闷与不满,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词起句写柳永宦游经过楚江,舟人将风帆收卷,靠近江岸,作好停泊准备。“暂泊”表示天色将晚,暂且止宿,明朝又将继续舟行。从起两句来看,词人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而且约略透露了旅途的劳顿。可见他对这种羁旅生活是很有体验的。继而作者以铺叙的方法对楚江暮景作了富于特征的描写。“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描写的是:傍晚的角声和笳声本已悲咽,又是从孤城响起,这只能勾惹羁旅之人凄黯的情绪,使之愈感旅途的寂寞了。“暮角”与“胡笳”定下的愁怨情调笼罩全词。接着自“水茫茫”始描绘了茫茫江水,平沙惊雁,漠漠寒林,淡淡远山。这样一幅天然优美的屏画,也衬托出游子愁怨和寂寞之感。上片对景色层层白描,用形象来表达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下片起两句直接抒发宦游生涯的感慨,接下来将这种感慨作层层铺叙。旅途劳顿,风月易逝,年事衰迟,是写行役之苦:“异乡风物”,显得特别萧索,是写旅途的愁闷心情;帝都遥远,秦楼阻隔,前欢难断,意乱神迷,是写伤怀念远的情绪。词人深感“旧赏”与“游宦”难于两全,为了“游宦”而不得不“旧赏轻抛”。“帝城”指北宋都城汴京,“秦楼”借指歌楼。这些是词人青年时代困居京华、留连坊曲的浪漫生活的象征。按宋代官制,初等地方职官要想转为京官是相当困难的,因而词人看来,帝城是遥远难至的。宋代不许朝廷命官到青楼坊曲与歌妓往来,否则会受到同僚的弹劾,于是柳永便与歌妓及旧日生活断绝了关系。故而词人概叹“帝城赊,秦楼阻”。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是实景,形象地暗示了赊远阻隔之意;抒情中这样突然插入景语,叙写富于变化而生动多姿。结句“佳人无消息,断云远”,补足了“秦楼阻”之意。“佳人”即“秦楼”中的人,因种种原因断绝了消息,旧情象一片断云随风而逝。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情绪和对早年生活的向往,内心十分矛盾痛苦。可以说,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个人生活的缩影:少年不得志,便客居京都,流连坊曲,以抒激愤;中年入仕却不得重用,又隔断秦楼难温旧梦,心中苦不堪言。苦不堪言却偏要言,这首词上片言“暂泊”之愁,下片道“游宦”之苦。大肆铺叙中见出作者心中真味,可谓技巧娴熟,意蕴隽永。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宋词英译】

LIU Yong – Lyrics to the Prelude of Infatuation


I furl the sail of my boat that is only little,

To moor by the southern shore of this southern river.

In the solitary town in twilight laments a reed leaf whistle.

By the misty waters, wild geese on sands gather and hover, when startled they flit.

As the brume thins wintry woods appear that unfolds like a picturesque screen,

Distant mountains miniatures become in the shape of dark brows drawn thinly.


Readily cast aside are past pleasures, I arrive in the shape of an exiled officer.

Feeling travellers' long-distance toil, I must be advanced in years.

The landscape and scenery of a foreign place

Present loneliness that I must bear as I've come to eye them with melancholy.

Out of bounds are the capital and grand architecture, grieving a travelling soul.

Grasslands spread towards the vast sky, basking in the glow of evening,

Of my fair lady I've received no news, after all parted clouds far and apart drift.


【词牌简介】

  《迷神引》,古时词牌名称,始见于柳永词。 《迷神引》是柳永五十岁后宦游各地的心态写照,是一首典型的羁旅行役之词。这首词深刻地反映了柳永的矛盾心理,特别是作为一名不得志的封建文人的苦闷与不满,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另有宋代词人晁补之也用此词牌名写的词作《迷神引》。


【格律】

  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平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

  平平仄,

  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仄(韵)。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

  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

  仄平仄,

  平平仄(韵)。

  仄平平,

  平平仄,

  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柳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作者晚年羁旅行役之作。通过登临感怀,抒发孤独忧伤的愁绪,寄托一种美人迟暮、前途无望的感慨。上阕写初秋雨后凄凉,残蝉噪晚,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不由地追忆以前在京城的欢乐。下阕感叹自己愁怀难遣,朋友难聚,又正值秋晚,暮鸦飞鸣,残阳西落,江城萧索更令人感伤。此作写景抒情,措辞雅丽,善用典故,表现出词人高雅的文化修养和善于借景言情的深厚功力。


【原文】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作者: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注释】

  1、孤垒:孤零零的昔日营垒。垒:军用建筑物。

  2、危亭旷望:在高亭上远望。

  3、烟渚:笼罩着雾气的水中沙洲。

  4、雌霓挂雨:彩虹横空,天地间还带有雨水的湿气。雌霓:彩虹双出,色彩鲜艳为主虹,色彩暗淡为副虹,雌霓是副虹。

  5、雄风拂槛:强劲之风吹拂栏杆。

  6、微收残暑:闷热的暑气稍有收敛。

  7、一叶惊秋:见一片黄叶落下,猛地意识到秋天来了。

  8、残蝉噪晚:经历了夏天而残余的蝉在晚暮时分叫得更加起劲。

  9、素商时序:秋天接着次序即将代替夏天到来。素商:秋天。时序:春夏秋冬的代换次序。

  10、前欢:从前与故人欢聚的情景。

  11、尽日:整天。

  12、赢得:换得。消魂:情思惆怅。

  13、极目:尽力远望。

  14、霏微:朦胧的样子。

  15、暝:天黑。萧索:

  16、萧疏冷落。

  17、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翻译】

  登上孤立的营垒,看去一片荒凉,从危亭上从台上远望,静视着沙洲上都是烟云茫茫。面对着雌霓下起雨来,突然一阵狂风吹拂栏槛,微微赶走了夏季的炎热。渐渐感到一片飘零的落叶,送来了秋寒,几只鸣叫的秋蝉呜噪着,天晚的悲楚,开始了寒秋时节的新景。我观览着眼前景物,想起往日的欢情,指点京都,就是那似烟非烟的彩云深处。面对如此情景,我不由得伤感,新愁添加,故人难于相见。我登高凭栏整日里望远,最后百感交集。极目处雨后晴云,薄雾弥漫像迷蒙的细雨,黄昏里归巢的乌鸦乱纷纷聚在一起,萧条冷落的江城已是暮色迷离。城南角楼吹响了音乐,又送走一抹残阳沉入大地。



【简析】

  这首词为柳永晚年漫游江南时年作,意境辽阔,格调苍凉,属柳词中的“雅词”。描写登高旷望、忆昔怀人。上片写初秋雨后微凉,残蝉噪晚,作者登高远望,览景 生情,不由追忆往昔在帝京时的欢乐。下片感叹愁怀难遣,故人难聚,又值秋晚暮鸦零乱,江城萧索,眼前残阳落去,更使人伤感,孤寂凄凉情绪尽然显露。词人心中有愁,故上片涉及的一切景象都带上了词人的情绪色彩,而游宦生活的乏味和眼前秋景的萧杀与他以前偎倚翠生活的对照又实在太强烈了,以致他不由自主的“览景前欢”。此词境界廖廊,极苍凉之致。上片由旷望而凝思,下片由追感而极目。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其间大量运用双声词,如“一叶”、“残蝉”等;以及叠韵词,如“荒凉”、“旷望”等;多处句间用韵,如“凉”与“望”、“雨”与“暑”等。句中平仄四声的交错运用,从而造成音律谐婉、铿锵动人的妙境。全词景凄情哀,铺叙有致;意境开阔,格调清雅,气韵浑厚;语言清丽,音律谐婉,悲楚动人。


【赏析】

  《竹马子》是柳永的自度曲。从意境上讲,这首词属柳永的雅词,其中不只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恨,而且也是对封建文人命运的凭吊,整体情绪沉郁深远。

  这首词是词人漫游江南时抒写离情别绪之作,所表现的景象雄浑苍凉。词人将古垒残壁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特异景象联系起来,抒写了壮士悲秋的感慨。

  “雌霓”是虹的一种,色泽偏暗。“雄风”是清凉劲健之风。这两个词语雅致而考究,表现了夏秋之交雨后的特有现象。孤垒危亭之上,江边烟渚之侧,更加能够感到时序变换。孤垒、烟渚、雌霓、雄风,这一组意象构成了雄浑苍凉的艺术意境,词意的发展以“渐觉”两字略作一顿,以“一叶惊秋,残蝉噪晚”进一步点明时序。“素商”即秋令。这里,词人的悲秋情绪逐渐向伤离意绪发展,于是他又“览景想前欢”了。从“前欢”一语来推测,词中所怀念当是帝都汴京和作者过从甚密的一位歌妓。可是往事已如过眼烟云,帝都汴京遥远难以重到。

  上阕的结句已开始从写景向抒情过渡,下阕便紧接而写“想前欢”的心情。柳永不像其他词里将“想前欢”写得具体形象,而是仅写出目前思念时的痛苦情绪。“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很具情感表达的深度。离别之后,旧情难忘,因离别更添加新愁;又因难聚难忘,新愁愈加容易堆积,以致使人无法排遣。“易”和“难”既是对比关系又是因果关系,这对比与因果就是所谓“成追感”的内容。“尽日凝伫”、“消魂无语”形象地表现了无法排遣离愁的精神状态,也充分流露出对故人的诚挚而深刻的思念,并把这种情绪发挥到极致。最后作者巧妙地以黄昏的霁霭、归鸦、角声、残阳的萧索景象来衬托和强化悲苦的离情别绪。特别是结尾“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两句,意味极为深长,把一已羁旅苦愁拓展为人世兴衰的浩叹。

  这首词虚实相生,情与景的处理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上片首九句写景,属实写;后三句写情属虚写。虚实相生,善于抓住时序变化,描绘了特定环境中的景色,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下片则相反,前五句抒情,属虚写;后五句写景,属实写,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这种交错的布局,不仅使整体结构富于变化,而且如实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特定环境中活动变化的过程。全词意脉相承,严谨含调,是一首优秀的长调慢词。


【点评】

  这是柳永一首著名的表达离情别绪的悲秋词作。上阕写“惊秋”,下阕写“悲秋”。

  其中,“渐觉一叶惊秋” 是这首词的关键处。为何不言“一叶知秋”而说“一叶惊秋”?因为“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的离人之情感已处于极度脆弱之中,已经不起任何情感折腾,哪怕是一片落叶也会令离人“惊魂”不已,更何况那满目盈耳的“霁霭霏微”、“暝鸦零乱”、“残阳归去”以及“残蝉噪晚”、“南楼画角”的凄凉秋景了,这怎不叫人悲从中来、销魂无语?

  词的情感脉络很清晰,从“惊秋”到“悲秋”,过渡自然,离情别绪的情感浪潮也随之推向高潮。

  登上耸立于孤立堡寨高处的亭子,极目远眺,静静地面对雾气笼罩的洲渚。彩虹的雌霓外环暗淡带雨,强劲的雄风掠过危亭栏杆,使暑热稍微收敛。见一叶之已落,开始感到秋天蓦地来到,秋蝉鸣叫于素秋的傍晚。触景生情,想起了过去的欢乐,用手指指着五色祥云深处的京都。

  面对此景,使我回忆往事而感触生情,新愁容易堆积,故人难以再聚。登临高处终日凝望伫立。得到的却是默默无语的极度悲伤。满目尽是迷蒙的云雾,散乱的暝鸦,黄昏凄凉的临江城郭。南楼传来阵阵哀厉高亢的画角声,又送夕阳归去。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宋词英译】

LIU Yong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Bamboo Horses


Atop a mound bleak is the landscape,

High up in a pavilion looking out, I gaze at the quiet misty waters.

Glowing clouds rain bear, gusty winds over the balustrade blow,

Weakening what remains of a sultry summer.

In the wake is autumn at the fall of a leaf,

The last few cicadas murmur into the evening, humming notes low and subdued.

I reminisce of past joyful days in the face of such scenery,

Yet where our capital lies far in the distance is engulfed deep in the obscure.


When the present becomes bygones,

Easy to pile is more melancholy, hard to gather is old company.

All day I stand here at an elevated height,

Tacit nostalgia is all I've realised.

Before my eyes drift what could be fine drizzle, mist or rime,

Black crows flutter, desolate is the riverside town in dusk.

From the southern tower bugles blare sending off another day's twilight.


【词牌简介】

  《竹马子》,词牌名,又名竹马儿。双调,103字,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3-29 14: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