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1|回复: 0

第三讲 起承转合

[复制链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发表于 2014-11-6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格律里面,起承转合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首诗里面,没有起承转合,基本不算诗,起承转合在任何体裁里都有,只不过在格律诗里面体现的最为突出,那么我们如何写好律诗的起承转合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先说“起”,有人云;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起”是指文章的开端,要求能笼罩 全诗。这些是理论上的,那么如何才会,起的有气势,如何才能笼罩全篇呢?
   一般来说,起句也就是首联,要交代时间地点,还有造势,比如杜甫的“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这就交代了时间是夏天,地点是山村,那么笼罩全诗的是“事事幽”,这里幽不单是清幽,还有悠闲自在惬意舒适的意思。
       还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看看“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有气势啊。同样这里也说了地点,时间大家知道怀古诗,一定写昭君的那个时候的事。这是一点,
      起的第二点是;起句可以写比较全面的笼统的景,比如“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这景就比较笼统,这是第二种
     起的第三种,是并列式,就是和“承句”的景差不多是并列的,这种方法是;起句写高处,承句写低处,或者“起句”写远景,承句写近景,
     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题目《登高》,天高云淡一般是秋天,地点;山上。这两句就是并列的,那么和“承句”之间也是并列的。因为后面的心情是忧伤的,所以这里用了一个“哀”字,写景起句的形容词是非常关键的,形容词不能乱用,要用符合心情的形容词。
     上面讲的是起。下面我们讲“承”。
     承句就是颌联,承;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起句”,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承”是要求上下文紧密承接,对前面揭示的中心加以发挥,要有拓展。主要是;承上启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承句,无边落木,就是承接上面的“风急天高”的,“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承接了起句,同时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写出秋天的萧条,所以说,是拓展了起句,是对起句的补充,这些景,都是登高看到的,大家不要误会有些不是秋景,题目是《登高》不是《秋》。那么,“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感叹流年似水,一去不回,也比喻时间过的飞快。为下面的转句做铺垫。起句和承句都是写景的。
    下面我们看转句;转句就是颈联,转;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转”指内容上的变化与深入 转入到情上来,看例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是转句,写自己的情况加入情感,这句不再写景了,因为上面的“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叹时光易逝,又有“万里悲秋”为转句作了铺垫,那么转句自然就转到自己身上来啊,这就转的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了。如果上面没有铺垫,转句直接写感情就会感觉上下脱节,景与情会断裂,那么就不是一首完整的七律了,就会变成两首七绝了,所以要注意,不能转的太突然,不能转的太急。转的像直角是不行的,要顺弯过来,要有弧度地转过来。千万要注意选景要和情协调。因为人的情是由景引发出来的。俗话说“睹物思人”就是这个道理。起承两句写出秋的萧条,为忧伤的心情作了很好的铺垫,陪衬。那么景是一个方面,下面情是另外一个方面,层次分明,情景结合。景是外在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情是主观的感受。可以这样说;起承转合里面的“起承”是写客观的景物,不需要你加入情感在里面。而“转合”是写你自己的感受,看法,。是专门写情的。这两者之间适当地过度就行。
        下面说“合句”,合句就是尾联;合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合”指结尾,其要求是能收束全文,或能留下余味。
这里关键是“收束全文”还要留下余味。往往立意也是在“合句”里面,所以“合句”是很需要技巧的,合句也是作者的意志和理想的表达之处。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就是尾联,也就是“合句”,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局势的憎恨和无奈。一般合句的后分句以比作结比较好,或借用典故。七律,七绝都一样有起承转合,五律,五绝也不例外。下面就我自己写的诗举例;
七绝  胡杨
故乡的云
长河落日伴孤烟
雁唳云霄月不眠
沙裹霜风敲瘦骨
胡杨无语问苍天
长河落日,意象。自然是沙漠,时间,黄昏后。“长河落日伴孤烟”,这是起句,写景,因为后面的情是悲苦的所以,景也要写的萧瑟落寞才行。“雁唳云霄月不眠”这是“承句”,也是写景,哀雁孤鸣在月夜,凄凉,拓展凄凉的环境。
“沙裹霜风敲瘦骨”这句是“转句”,“沙裹霜风”连接上文,“敲瘦骨”是感受,是情感,这样连接为了不使诗歌断裂,也自然。
“胡杨无语问苍天”这是“合句”,是悲叹。这首不理想的是悲观,诗言正,要积极向上比较好。余味;在风敲瘦骨的情况下,胡杨又没有办法,以后会怎么样?读者去猜,最后合句的“胡杨无语”就是回扣题目,回扣主题,。个见,再看一首例诗;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别小看了这八个字,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古老的诗,
我认为这诗是中华诗坛的万诗之宗。她不单有韵,层次也非常清楚,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既全 ”
请看:
    断竹——砍下植物的枝干(起句)。
    续竹——将竹制作成工具(承句)
    飞土——投掷硬物(转句)。
    逐肉——获取猎物(合句)
说明狩猎的手段。)
这首诗我认为写的是狩猎的一个方面,或者是个人行为,不是大场面的动作,。起句平实,说是干事情了,砍竹子了,承句拓展了起句,也连接起句,砍竹子干吗啊?制作狩猎工具,不单是“弓”,起承这两句是一个场面,接下来做好了工具就要出去狩猎啊,所以转到另外一个场面去,就是狩猎的场面。“飞土”是转句,是利用制作好的工具投掷硬物,土,不单是土块,也包括石头,或者竹制标枪,土,是以点代面。就好像古人以“帆”代表船一样,帆,仅仅是船的一部分。过去五行中,石头就包涵在土里面的。最后合句“逐肉”就是目的。得到猎物了,那么前面的工作没有白费,而且全诗连贯,环环相扣,

作业;《七律    雪》
要求;1;要求符合“替,对,粘”的原则
      2;要符合“起承转合”
      3;承句和转句必须“对仗”
      4;押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3-29 15:48

返回顶部